5347 篇
13897 篇
477387 篇
16218 篇
11751 篇
3898 篇
6510 篇
1243 篇
75477 篇
37463 篇
12122 篇
1645 篇
2846 篇
3402 篇
641 篇
1237 篇
1968 篇
4899 篇
3853 篇
5414 篇
“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行业的公平、健康、持续稳定发展,需要一个完善的商业模式,因为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就不会吸引投资者来投资。为此,需要推动光伏行业的市场化和资本化。”全国人大代表、晶科能源CEO陈康平在此次两会提案中不出意外地对我国太阳能行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2012年对于我国光伏行业来说是最为难熬的一年。美国的“双反”刚刚尘埃落定,又要面临欧盟,印度等国的双反调查,可谓雪上加霜。在此危难之时,中国政府适时出手,接二连三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有效地对冲了国外“双反”的消极影响,拯救了中国的光伏产业。因而,展望2013年,对于中国光伏产业来说,应该是充满希望的一年。
2012年,尽管光伏企业普遍陷入困难,但光伏产业发展仍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其中产业规模与投资都在不断增长。全国新增装机量约为4.5吉瓦,同比增长66%,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4%。光伏行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就业人数接近50万人。
除此之外,全球前十大组件制造商中,中国企业占据了六七个席位。光伏企业拥有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在技术和销售渠道方面完全独立,不依赖于国外厂家。多数企业是民营企业,在运营绩效和市场反应度方面更具弹性和敏捷性,生存能力强。
“作为充满希望和朝气的新能源产业以及世界范围内具有明显优势的中国新兴产业,光伏行业的公平、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是亟待保障的。”陈康平表示。因此他建议,应该推动光伏行业的市场化以及资本化。
在市场化方面,他提出了五点建议,包括:
1.要确保合法电站的并网及运行发电。
目前,令人欣慰的是,着重解决风电和太阳能等电力难以全额收购难题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优先上网管理办法》正在由国家能源局组织制定中;行业期盼已久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也将择机出台。陈康平相信这两项利好政策的出台会有效解决这个难题。
2.电站的补贴要及时发放。要综合考虑光伏电站、电网公司和发电端的利益,对于电网、调峰电源的建设和光伏发电进行一定的补贴,确保充分利用光伏电站所发的所有清洁能源。电价补贴的及时发放会有效鼓励光伏电站的开发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因此这是一个亟待落实的问题。
3.完善分布式电站的相关法律法规。现在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分布式电站应用的工作,与此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比如商业屋顶电站的使用权和所有权问题以及电站赔偿的标准问题等;也要明确屋顶所有者和屋顶电站所有者的权利、义务等。
4.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商品化,要出台相关政策确保电站持有者发电能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同时,要消除相关的政策法规瓶颈,并使市场参与者不仅限于大型国有发电集团,鼓励民间和外资资本参与竞争。这样就可以激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着眼于未来,长期持有电站。
5.明确实施细则,促进商业模式的完善。现在关于太阳能电站的政策法规还有许多细节仍待明确。比如补贴的年限以及补贴发放的细则,土地问题等细节。
而要形成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型,只有市场化是不够的,资本化也是成功商业模型的重要前提。陈康平认为,解决资本化问题,首先要解决行业先期投资方面的问题,其次要解决企业及项目的长期融资方面的问题。
针对第一个问题,他建议,一是提高光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优先性。建议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建立快速通道,使他们能够在上市、发债等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得到一定的优先,这就能解决企业做大做强的资本需求。
二是打开大型投资基金进入光伏市场的大门。在国外,基本都是养老、保险等偏好长期、稳定回报的大型基金持有太阳能电站,这是因为太阳能电站在获得国家承诺补贴的同时,还能带来稳定的回报和现金流收益。我国可以效法,鼓励该类基金进入,从而推动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
三是开放国外资本窗口。目前国外资本想要进入国内光伏市场十分不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国内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速度。因而,可适当考虑放开资本市场的限制,加强资本的流动性导向,促进资本市场的百花齐放。
四是考虑退税政策、鼓励民间资本。美国虽然是对光伏发电无补贴的国家,但是根据美国《联邦投资赋税优惠The Federal Investment TaxCredit(ITC)》法案,太阳能光伏发电投资额的30%可获政府现金补助。以素有“阳光之州”美誉的加州为例,凡在住屋、商业建筑或公用建筑屋顶上安装太阳能设备的家庭或企业,都可获得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多项补助,其中包括享受30%的减税优惠,使安装成本减少30%。该减税优惠政策吸引了包括谷歌、微软、巴菲特在内的众多投资者,大量资本涌入新能源资本市场,使住宅光伏市场和公共事业光伏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促成了美国光伏市场的良好发展。中国在这方面也可以借鉴美国的成熟模式,通过退税政策吸引优质投资者进入光伏市场。
针对第二个问题,陈康平建议,首先应降低商业银行进入光伏发电市场的门槛。目前,中国只有少数银行能够给予长期贷款(10年、甚至15年以上),一般的商业银行最长只能提供5年的贷款,而光伏电站的最长运营期限为25年,这是清洁能源发展的一大瓶颈。
其次是以利息补贴,引导资本进入。建议利用利息的补贴来降低融资成本,使得民间资本、基金愿意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促进该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