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造船业瓶颈问题待解
作者:严风华 加工时间:2014-09-25 信息来源:《中国船舶报》
关键词:造船业;瓶颈
摘 要:
内 容: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沪东重机有限公司作为我国骨干船舶企业,在走出服务新路方面作出了探索,为国内其他企业带了好头。不过,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积极走出去、主动为船东提供更多服务的船企来说,这一过程并不轻松,遇到了一些困惑和难处,甚至遭遇到了瓶颈问题。

比如,沪东重机作为国内船用低速柴油机制造行业的“领头羊”,在构建全球服务网络方面也走在了国内众多船舶配套企业的前列。然而,沪东重机刚踏入该领域不久,尚处于摸索阶段,而在国内没有先例可循,也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船企的经验,因此,他们只能在实践中一点点尝试、一步步调整。

再如,到目前为止,沪东中华、外高桥造船公司都曾尝试过在国内港口建立独立的维修点,但都不算成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单个船厂的保修委托量较小,很难形成规模效益,船厂的投入与产出难以取得平衡,亏损风险很大。

在走出国门、建立海外服务点方面,这3家船企都遭遇到了相同的“瓶颈”,那就是国内的因公出国手续和所在国签证手续较多,批复较繁琐,因此,即使花钱在海外设了点,船企也会遭遇无法根据业务需要快速从国内把人派出去的尴尬。一些紧急的维修业务,在目前的审批和签证条件下,企业想马上派人也根本派不去;等手续办完了,人出去了,船早已离开去别的地方了。

而且,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问题和难处并非只有这3家船企遇到,而是国内很多船企面临的普遍情况。对此,业内专家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船企自身的进一步努力,有选择地借鉴国外的经验,同时要创新思路,比如与其每家船厂单独设立维修点,倒不如多家船厂联合起来,共同设立维修点,这样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提高收益、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外部环境方面的限制,比如我国繁琐的因公出国手续,这还有待政府有关方面在未来进行调整。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