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仔稚鱼不同发育阶段矢耳石形态发育和微结构特征
作者:徐献明;李圣法;黎雨轩;刘志远;张翼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南通226007;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0;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加工时间:2014-05-15
信息来源:《中国水产科学》
关键词:大黄鱼;耳石;日轮;次生核;生长率
摘 要:对人工培育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生长发育与矢耳石形态及微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黄鱼矢耳石上的轮纹是每日形成的,第1日轮在孵化后第2天形成,与其初次摄食相对应.(2)大黄鱼卵黄囊期和前弯曲期仔鱼的耳石形态为圆形,进入弯曲期耳石长轴迅速伸长,在后弯曲期耳石形态变为椭圆形.进入稚鱼期,矢耳石开始形成次生核.随后次生核数量逐渐增加,在孵化后47~78 d的个体中,次生核数量稳定在5~7个,耳石近似盾形.(3)根据耳石日轮宽度推算的大黄鱼稚鱼在其仔鱼期生长率(b)与第1个次生核的形成时间(tspt)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表明生长较快的个体形成次生核的时间较早,进入稚鱼期所需的时间更短.以上结论表明,大黄鱼矢耳石可以反演其早期生活史阶段的生长发育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