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3 篇
13901 篇
477621 篇
16258 篇
11757 篇
3917 篇
6525 篇
1250 篇
75554 篇
37660 篇
12143 篇
1653 篇
2852 篇
3412 篇
641 篇
1239 篇
1972 篇
4910 篇
3866 篇
5441 篇
台湾水泥集团(以下简称台泥)董事长辜成允每个月都会来大陆2-3次,每个月均有10天时间在大陆。
在4月10日于广州召开的2013年台泥销售渠道大会上,他表示“大陆水泥市场仍将有5至8年好光景,台泥今年启动‘遍地开花’计划,在各乡镇成立1到2家水泥直营店,巩固终端通路。”
作为台湾工商世家“鹿港辜家”第二代的标志人物,在2003年从父亲辜振甫手中接过台泥的掌门印后,以“鹰式管理”挽风雨飘摇中的台泥于既倾,并于次年大举进军大陆市场。
在进入大陆市场三年后,2008年台泥产能达到2000万吨,2010年产能达到5000万吨,并于2012年突破6000万吨的规模,并与中国建材、中材集团、华润、海螺等位列中国水泥五强。
辜成允对记者坦言,台泥在大陆于2016年达到1亿吨产能的目标没有改变,“同时希望利用水泥厂的优势,将垃圾协同处理方面的经验推广到大陆”。
垃圾协同处理指的是利用水泥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通过高温焚烧方式实现垃圾发电的目的。“但是现在这一方面需要政府的一些法令和政策去突破。”辜成允说。
水泥下乡
台泥“遍地开花”乡镇路演于4月13号起正式拉开帷幕,根据规划,活动足迹将遍布包括清远、广州、东莞、惠州及深圳在内的5个大区、16个乡镇。
辜成允表示,该计划是台泥深耕华南战略的再一次提升,过去大陆水泥市场的需求主要来自中大型城市的房地产建设,估计今年起来自小型城市、农村改建及相对落后省份的比重将增加,例如由广州市转向到整个广东省,台泥今年的营销重点就是“走出都市,下乡展店”。
但台泥的价格稍高于国内同行,水泥业有业务人士认为,农村用户对于价格更为敏感。
辜成允说,台湾的经验是,农村用户往往是对品牌和质量最为敏感,“因为是自己的房子,在盖的时候一定要用最好的水泥”,而商品房开发商却是对品牌不忠诚,更注重价格方面的实惠。
辜成允说,“遍地开花”计划在华南五大区16个据点先行试验,台泥会在最短时间追踪十六个据点的路演对于品牌的知名度和销售是否有激活,“有则大力推广至台泥的整个销售区域,不足则会调整”,故此暂未有三五年的目标。
垃圾协同发电的政策障碍
今年1月3日,中国建材与台泥集团在香港宣布携手推进全方位战略合作。未来双方将在生产运营、市场开拓、扩充产能、节能环保领域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在合作中重点强调的一点是:发挥台泥在协同处置废弃物、矿山环境友好开采、二氧化碳捕捉、微藻固碳等诸多节能环保领域的技术与优势,寻求建设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产业升级道路。
“台泥是家庭垃圾处理的强项,现在台湾每五个家庭中就有一个的家庭垃圾是台泥来处理的。”辜成允说,台湾的生活垃圾是不分类的,特别是中国菜式中包含大量的汤汤水水,热值要比国外低,“利用水泥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不需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同时也可以解决大家担心的垃圾焚烧电厂产生二恶英的问题,对大陆垃圾处理提供很好的借鉴参考。
在台泥的众多水泥厂中,八里焚化厂是其中的骄傲,其同时也是台湾旅游向外推荐的目的地。
这座位于新北市八里的焚烧厂,日处理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废弃物达1350吨,每小时发电35000度,各种废气由袋式集尘器回收,约为周边区域200万人口处理生活及生产废弃物同时向外输出电力满足社会需要。
辜成允称,台泥大陆各厂所在的各级政府都支持这一想法,但实质性推动的时候,“有一些法令需要突破,譬如政府这一块是由谁来分管的?”其建议相关的政策和法令能够尽快落实。
事实上,从北京水泥厂在1998年开始利用1条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窑进行废弃物处置算起,目前海螺、华润、华新等企业都相继建设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设施,共计20条水泥窑生产线——这些生产线全国水泥窑烧垃圾的总量每年还不到100万吨,只占全国城市垃圾总产出量的0.3%。
根据2013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要求,2015年水泥窑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生产线比例达10%。据预计,2015年,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窑生产线将在1700条上下。按10%要求,到2015年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生产线应有170条。
中国水泥协会高级顾问高长明解释,采用我国现有的水泥窑烧废系统,企业非但不能盈利,而且往往还会亏损。按照目前各省市政府的扶持政策,一般每吨城市垃圾补贴仅50元~70元的标准计,这纯粹是一项“赔本赚吆喝”的买卖。政府相应地调整技术政策,加大对水泥窑烧废料的扶持力度。
辜成允说,目前台泥正和中国建材的企业联合,并通过中国水泥协会陈情,希望政府方面能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