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诺氟沙星对中国明对虾鳃和血清ECOD、APND和GST活性的影响
作者:李健;陈萍;何玉英;梁俊平;张喆;王芸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0 加工时间:2014-05-15 信息来源:《中国水产科学》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细胞色素P450;诺氟沙星;谷胱甘肽-S-转移酶
摘 要:诺氟沙星药饵每天2次投喂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给药剂量分别为0 mg/kg(对照组)、15mg/kg(LD组)、30 mg/kg(MD组)和60 mg/kg(HD组),连续投喂7d后,分析诺氟沙星对中国明对虾鳃和血清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OD)、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N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诺氟沙星对中国明对虾鳃和血清GST活性呈现显著抑制作用(P<0.05),且GST活性随着取样时间推移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MD组鳃GST活性在4h时达到最低,是对照组的8.87%; LD组血清GST活性在24 h达到最低值12.01U/mL,仅为对照组的25.02%.与对照组相比较,给药组中国明对虾鳃和血清APND和ECOD活性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且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剂量效应,随着浓度升高,APND和ECOD活性逐渐降低;而随着时间推移,APND和ECOD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本研究通过探讨诺氟沙星对上述酶类的影响,为诺氟沙星的合理使用及与其他药物的联用提供理论参考.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