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大兴安岭滨南钼矿床赋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作者:齐忠友;王升鹏;杨倩倩;王强;高昆丽;陈晨;钱鸿; 加工时间:2018-09-15 信息来源:矿物岩石
关键词:中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钼矿;蒙古—鄂霍次克洋
摘 要:滨南钼矿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为近年来发现的燕山期中型斑岩型钼矿床。为探讨矿区赋矿岩体的成因,岩体构造环境及成岩成矿关系,对赋矿围岩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该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55 Ma±1.5 Ma,表明该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晚侏罗世。在地球化学组成上,该花岗岩具有高w(SiO_2)(70.79%~73.35%)、高w(K_2O)(3.23%~4.79%)、低w(P_2O_5)(0.08%~0.11%)、低w(TiO_2)(0.24%~0.30%)的特征,TFeO/MgO比值介于4.98~8.80,分异指数(DI)介于81.98~86.64均较高,经历了高度的结晶分异,属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花岗岩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94.63×10~(-6)~124.94×10~(-6)),轻重稀土分异程度极高[(La/Yb)N=19.88~26.01],并具有中等—弱的负铕异常(δEu=0.69~0.87);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K,Ba,Rb)富集和高场强元素(Nb,Ta,Ti)亏损的特征,表明赋矿花岗岩具有岛弧花岗岩的特征。成矿与成岩在时间、空间及成分上的一致性,指示成岩与成矿产生于同一地质事件,即形成于中生代蒙古-鄂霍次克洋向东北板块俯冲的构造环境。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hbstl.org.cn)获取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