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中国保障能源安全应重点推进的两项工作
加工时间:2013-11-11 信息来源:Petrochemical industry Weekly Digest
关键词:能源安全;国内供应;市场规则
摘 要:
内 容:

EIA不久前的指出,2013年9月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美方统计显示,9月份中国原油日均消费量为1076万桶,日均产量为446万桶,净进口量为日均630万桶。9月份美国原油日均消费量为1852万桶,日均产量为1228万桶,净进口量为日均624万桶。从EIA截至2014年年底的预测数据来看,9月份开始,未来中国原油净进口量超过美国将成为常态。中国对海外石油市场的严重依赖,尤其是对中东地区的依赖还将继续加大,经济发展受到国际能源市场制约的因素不断增大,对此趋势的战略考量值得重视。

目前,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使经济重心不断向亚太转移,中国已成为经济中心之一。在能源领域,全球能源版图开始重新塑造,由于美国“非常规油气革命”,美国将很快取代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而中国很可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净进口国,同时也将成为中东地区石油最大进口国。在此背景下,中国除了继续推行经济转型、节能替代、强化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完善储备等战略外,中国应对石油净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的逐年上升,还须从战略上重新思考如下两个方面问题。

首先,要加大海外获得石油对国内的供应。

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工作:一是石油供应来源,可通过海外企业并购获得份额油和直接采购获得;二是确保石油运输通道安全。对于海外企业并购,在国内政策方面国家多次呼吁企业“走出去”,鼓励为企业参与海外投资并购,同时企业自身要结合自己的特点,总结经验教训,切忌盲目。对于保证获得的石油运送安全,是个复杂的问题。目前,中东地区能源供应安全需要依赖美国的军事与政治力量。美国一直主导着中东地区的安全局势并控制着霍尔木兹海峡等要塞,以确保石油运输顺利,中国其实也是美国控制中东地区的获益者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除美国外,其他一些具有实力的国家近年来也纷纷采取行动,2009年,法国在阿联酋建立了一个基地,之后日本自卫队于2011年在吉布提建立了一个基地,以帮助维护航道安全。而从长远安全战略考虑,中国必须改变战略思维,在军事上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必然是大势所趋。另外,确保南海石油运输通道安全,尤其是马六甲海峡的运输安全,是中国海外能源供应安全的关键因素。

其次,要积极争取参与国际石油市场规则制定的机会。

世界石油消费长期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三大区域。其中北美和欧洲消费总量呈现持续下降态势,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然而,受国际市场交易传统等因素影响,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西得克萨斯中质油(WTI)和伦敦洲际交易所的布伦特(Brent)原油期货仍是全球石油交易的价格基准。中国虽然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呈现出资源依赖型特征,石油需求刚性增长持续,但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很小,进口石油价格不得不被动、单向依赖国际市场,对行业经济和国家利益影响很大。因此,建立和完善一个有中国参与制定规则的、稳定、透明、合理的世界石油市场符合中国利益。

近年来,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国家经济崛起,亚太市场在世界石油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果继续依赖北美和欧洲油价所代表的国际油价,对中国将越来越不利。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石油价格无法反映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消费习惯、季节性变化,扭曲了资源配置。当然,争夺能源领域话语权是个长期博弈的过程,对于自身来说,要坚持推进国内能源价格的市场化,制定并完善行业规则,这不仅符合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也有利于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战略。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