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 篇
13868 篇
408779 篇
16079 篇
9269 篇
3869 篇
6464 篇
1238 篇
72401 篇
37108 篇
12060 篇
1619 篇
2821 篇
3387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5 篇
4866 篇
3821 篇
5293 篇
在这背后,则是大豆进口价格下降,中国企业对美国农业市场的忽悠说不的开始。
纷纷降价
降价的“枪声”首先来自于金龙鱼和金鼎这两大品牌。
从4月中旬开始,金龙鱼打响了价格战的第一枪,在大豆油和调和油这两个最主要的食用油品种上,分别下调价格15%和8%。
金龙鱼生产商益海嘉里方面告诉新金融记者,此次价格调整是全国范围的,从生产企业到经销渠道、批发商以及终端卖场的价格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预计为两至三周,这就意味着在“五一”之后,降价趋势将传导到最终零售领域。
几乎是在同时,食用油新军中储粮对旗下大豆油和食用调和油的标准价格进行调整,在本已相对较低的价格基础上又分别下降了约15%和8%,在降价幅度上与金龙鱼同步。在此之前,金鼎价位一直采取的是紧跟策略,并坚持同类产品比其他主要品牌稍低的价格模式。
“金鼎系列产品的终端售价会长期保持与标杆企业产品低1-2元的价差,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优质产品。”中储粮相关人士表示,“此次降价应该已在终端有所体现”。
相比于以上两家,食用油市场的另一家主要企业中粮集团的降价幅度更大。福临门食用油于4月底,针对受原料价格下降影响较大的豆油、调和油系列产品率先进行降价。降价幅度为豆油降价16%,调和油降价9%。其他油种因为原料波动不大,暂无降价计划。
原料因素
食用油市场主要品牌纷纷降价,争夺市场份额,将会对行业中小企业的生存提出直接挑战,这背后,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的持续下降,尤其是南美地区巴西、阿根廷等国产量的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小包装食用油产品中大豆油的消费量最大,除单一大豆油产品外,大豆油也是调和油产品的最主要原料之一,大豆油原料成本基本占小包装油成本的90%左右。
由于大豆油单产水平低,农业种植收益较差,导致国内油脂油料供应量增长乏力,进口大豆成为中国食用油企业的集体选择,在世界大豆市场上,中国进口量多年保持第一,同时也是中国进口金额最多的农产品。
我国油脂油料需求对外依存度高达70%以上,对于中国食用油企业来说,多年以来一直大量进口美国大豆,在食用油原料的话语权上一直式微,随着南美的崛起,曾经多年受制于美国大豆的局面正在逐渐改变。
数据显示,2013年初开始,国际国内市场原料价格开始回落,到目前,主要是豆油价格每吨从8900元回落到7600元左右,降幅为14.6%,这成为了各家企业降价的主要原因。
而在大豆产量方面,则出现了快速增长。2012年巴西大豆产量为6640万吨,今年则可达到8200万吨,增幅接近25%,另一个主要生产国阿根廷则将从3990万吨变为5200万吨,增幅超过30%。
“中国市场对外依存度高,与国际市场高度联动,食用油受原料价格影响波动幅度较大,”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此前中国企业曾经多次被美国方面以天气原因将会造成大豆减产的预测忽悠。南美原料的开发对中国企业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