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 篇
13868 篇
408774 篇
16079 篇
9269 篇
3869 篇
6464 篇
1238 篇
72401 篇
37108 篇
12060 篇
1619 篇
2821 篇
3387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5 篇
4866 篇
3821 篇
5293 篇
华为在5G信息高速公路上“换胎"
尽管华为的高层们在不同场合一再表示,美国实体清单并没有打击到华为的整体战略,但在过去的150多天里,像这样的疑问围绕着华为。
这是因为,在全球供应链分工中,几乎没有哪家从事通信业务的公司可以脱离美国的元器件而存活。甚至有机构做出了预测,华为的库存备货撑不过一年半。根据华为曾经披露的供应商名单,去年核心供应商名单共有92家,美国供应商最多,达33家,占比约36%。
第一财经记者近日与华为5G产品线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试图了解目前华为5G发展的真实状况。
“我们的发货从5月份之后增长了300%,没有中断过一天。"华为5G产品线副总裁甘斌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通用芯片做不出差异化的产品,华为在数年前就启动了关键技术上的投资,如功放链路、射频、基带等已经实现了自主设计,合作方也不仅仅是美国的企业。
甘斌表示,目前华为仍然在加大5G领域的投资,实体清单带来一些困扰,但华为一直采取多供应商的策略,现在只是在加速计划的进程。
记者从华为处了解到,目前不含美国元器件的5G基站产品模块已经发往全球各地,而在内部计划中,今年华为的5G基站产量预计约为60万个。
一边打仗一边换胎
在华为最新披露的数据中,华为已和全球领先运营商签订了60多个5G商用合同,40多万个5G基站模块(AAU)发往世界各地。
“一直以来,华为主张的都是多路径多梯队,饱和攻击,饱和投入,一旦认准一个方向,就聚焦,不断解决商用化产品的问题。"甘斌对记者表示,曾经有一项关键技术华为研究了5年,整整5年都没有商用,直到第六年,才攻克了难题,目前5G产品的版本切换更多的是时间问题。
此前,曾有券商发布报告称,基站芯片的成熟度和高可靠性和消费级芯片不可同日而语,从开始试用到批量使用起码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而在关键技术上,美国的厂商是主导者。
甘斌表示,华为确实不可能所有的东西都去自产,但对于关键领域的投资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而合作伙伴是其支撑。“以天线领域为例,已有国产厂商做得不错,而华为本身在天线领域也有积累,大规模天线解决方案已经规模部署。"
第二部分功放和射频是基站芯片中门槛最高的部分,最大挑战在于功放的效率要逐步提升。甘斌表示,在这部分,华为不仅仅和美国厂商合作,还和其他厂商做联合设计,2012年就推动供应商启用了新兴的材料做联合设计。
而对于中频芯片,甘斌透露,四五年前,华为就开始自研中频芯片。
“所有算法都需要中频做预处理,二十年前我刚开始做无线的时候中频都是模拟化的。后来开始把数字化的技术引入中频,这个时候开始有各种各样的数字算法。2004年一开始的时候,采用的是FPGA,但发现通用芯片效果不够好,所以就加上自己的算法Asics化来设计芯片。所以这个部分十几年前,就相当于国产化了,代工也不靠美国。"甘斌对记者说。
与自己赛跑
补胎的同时,华为的各个业务部门也在全力牵引5G的向前发展。细数近一周的消息,多数与5G相关。
10月25日,华为发布消息称,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中国首个5G无线电通信设备进网许可证。华为率先获得首张5G基站设备的进网许可证,标志着华为5G基站设备可以支持中国规模部署,正式接入公用电信商用网络。
而再往前推两天的23日,华为首款5G折叠屏手机HUAWEI Mate X国内价格首次发布,售价16999元。同日发布的Mate 30的5G版本更是被华为称为“核弹级"的单品,内部希望Mate系列的销量能够在3个月的时间冲到1000万。
除此之外,华为这一周还推出了全球首款商用5G工业模组,试图把5G应用扩展工业物联网。“不含任何美国器件的5G工业模组"、“剔除美国芯片,实现核心器件自主可控"等关键词刷屏社交媒体的同时也再次推高资本市场对于华为概念股的热情。
对于5G赛道,甘斌表示,仍然在做技术上的攻坚。“我们已经有十几条基站生产线,每条生产线仅仅设备、厂房就需要千万元级别的投资,接下来还将不断扩大产线规模。"甘斌对记者表示,华为在(基站)硬件上领先两年,尤其是Massive MIMO(大规模天线技术)领域。Massive MIMO是5G中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的关键技术。
目前,华为在5G Massive MIMO上已经到了第三代,占到全球发货量的90%以上,也是华为在5G上拉开与友商距离的关键技术之一。“中国电信和联通要共享,现在我们发给它们的货都是200M的,如果100M的话,就没办法共享。一个模块就能支持200M,它们需要两个。"甘斌说。
据记者了解,在华为内部,技术路径的选择通常要提前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研究人员的想法加上产品研发人员的想法,多路径多梯队进行碰撞,三年内也许是不正确的,但是从十年的维度去看,也许会有产出。
“2015年的时候内部也在犹豫,大宽带的方向是不是正确,还有人在问,美国选择的是毫米波,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选择。"甘斌对记者表示,通过探讨和技术积累,最终华为认为5G带来的价值在于,每比特的成本要下降,因此一定需要大带宽、多天线,于是华为就围绕这条路径进行巨额投资,积累关键技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解决方案落地。
从目前5G宏杆微立体组网解决方案的部署情况来看,华为在欧洲市场仍然受到欢迎。
瑞士电信公司Sunrise在6个月前选择华为的5G设备,通过在不同场景的部署实现了在瑞士全国300多个城镇的5G网络覆盖。而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的德国则在近日公布了一套关于5G网络安全的拟议规则,没有把华为排除在外,而是要求所有供应商和运营商满足共同标准。
“看得到的是产品,看不到的是冰山下的技术,我们在芯片、材料、算法、天线、散热等多个领域的5G关键技术创新,奠定了5G极简网络、极致体验的基础。"华为无线网络首席营销官彭红华对记者表示,从2009年4G刚刚开始投入商用时,华为就着手进行5G的研究,至今累计投入40亿美元。
但也可以预计的是,华为在5G安全性上或许会受到来自于美国政府的持续拷问。
对此,5G产品线总裁杨超斌对记者表示,5G的安全问题不是华为一家公司的事情,而是整个产业界面临的共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