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8 篇
13910 篇
478050 篇
16308 篇
11770 篇
3941 篇
6548 篇
1253 篇
75656 篇
37910 篇
12167 篇
1665 篇
2868 篇
3421 篇
641 篇
1241 篇
1980 篇
4921 篇
3875 篇
5491 篇
中信收购广证剥离期货基金 总价降至134.6亿元
中信证券拟收购广州证券的消息,一经公布便广受市场关注。停牌半月后,中信证券于1月9日晚间公告了具体的交易预案,拟出资不超过134.60亿元收购广州证券100%股权。交易完成后,广州证券将成为中信证券控制的全资子公司。由于剥离了期货和基金公司股权等原因,这个交易总价较前序交易总估值回落近57亿元。
目前,越秀金控(000987.SZ)及广州越秀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控有限),分别持有广州证券32.765%和67.235%的股权。越秀金控为金控有限的母公司,故合计持有广州证券100%股权。交易预案披露,中信证券(600030.SH)拟向上述两家公司发行股份购买广州证券全部股权,发行股价为16.97元/股。
若交易价格最终确定为134.60亿元,中信证券此次发行股数约为7.93亿股,将分别向越秀金控和金控有限发行2.60亿和5.33亿股。由此,越秀金控和金控有限将分别以2.01%和4.13%的持股比,位列中信证券第四和第二大股东。越秀金控持股合计为6.14%。
预案显示,中国中信有限公司(下称中信有限)是中信证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16.50%。交易完成,其持股比例将稀释至15.49%,但仍维持第一大股东地位。中信证券的股权分布较为分散,并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所以,该交易不会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不构成重组上市。交易方案已获中信有限和越秀集团原则性同意。
与此同时,整合筹备工作也正在进行当中。1月9日晚间,接近广州证券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中信证券人员早已进驻广州证券对资产、业务和人员情况作全面梳理,“推进速度很快"。一场整合即将全面开启。
期货和基金公司股权被剥离
2018年12月24日,中信证券合并广州证券的消息传出,引起业内一片猜测。交易对价是最受人瞩目的焦点。据昨日公布的交易预案,广州证券100%股权作价134.6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价格还算合理。
越秀金控2018年10月才完成了对广州证券32.765%股权的收购,实现完全持股。彼时,广州证券32.765%股权的交易对价为62.6亿元。由此算来,其整体估值达191.09亿元,较此次作价高出了近57亿元。
“大环境不好,中小券商的日子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都会比较艰难。现在,中小券商价值处在一个历史低谷。"广州本土券商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监管政策日益严苛,证券行业集中程度上升趋势明显,中小券商的经营压力越发沉重。(详见财新网报道:越秀金控脱手广州证券 折射中小券商发展困境)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131家证券公司营收和净利润总和均呈下滑趋势,较上年同期分别减少11.92%和40.53%。同时,25家证券公司出现亏损。广州证券也未能独善其身。2019年1月9日晚间,越秀金控披露了广州证券2018年12月的财务数据。2018年全年,广州证券营收12.61亿元,亏损2.48亿元。2017年,广州证券尚能实现17.43亿元营收和2.41亿元净利润。
上述人士评价,对大型券商而言,眼下是整合好时机。“从价格上来说,134.60亿元拿下广州证券还算不错。"
预案还透露,广州证券所持广州期货99.03%股权和金鹰基金24.01%股权,并不在收购范围之内。两家券商合并完成前,广州证券拟先行将上述股权剥离给越秀金控方面。若广州证券资产剥离交易未获监管批准,则本次交易将不予实施。
这一交易安排并不意外。中信证券在2018年12月24日宣布收购消息时就已透露,广州证券部分下属资产是否纳入合并范围还需进一步协商。
“一方面,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目的在于补强证券业务。另一方面,中信证券旗下期货和基金公司的规模也较大,所以交易剥离相关资产也在情理当中。"一名华南地区的券商人士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中信证券已持有中信期货93.47%的股权,持股华夏基金62.20%。此外,中信有限还间接参股中信保诚基金。
2018年上半年,中信期货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0.72亿和1.85亿元,华夏基金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8.73亿和5.99亿元。同期,广州期货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只有2.17亿和2175万元,金鹰基金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只有2.04亿和3014万元。
从符合“一参一控"的监管角度出发,此次交易也应剥离金鹰基金和广州期货。越秀证券在昨日晚间公告也称,从利于整合和符合监管的角度考虑,双方协商同意从交易中剥离金鹰基金和广州期货。
整合何去何从
中信证券称,拟于交易完成之日起逐步开展对广州证券的整合。实际上,整合前期工作在交易披露后就已展开。
多位业内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合并消息公布次日,中信证券团队便已进驻广州证券,开始对各方面情况进行摸底。此后,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亲临广州证券总部,就整合事项召开会议。张佑君在大会表态,此番收购是看好华南地区的市场潜力,看重广州证券的人才。
按目前规划,广州证券将成为中信证券的子公司,职能部门交叉重叠情况明显。整合中,诸如行政、技术等职能部门或难逃被裁撤命运。“这次交易,广州证券的高层本身并没有太多主动权。在后续整合中,中信证券也将占到主导地位。"接近广州证券人士透露。
业务部门的调整,幅度也不小。接近广州证券的人士透露,合并后,固收业务将统归北京。广州证券固收团队总人数约为三百人,而中信证券只能吸收广州证券其中的一百余人,“竞聘上岗的话,也还有二百来人要离开"。
财新记者了解到,广州证券的投行团队也将发生较大变动,中信证券只希望其在湖北、湖南和江西等中部省份作投行业务补充。
“广州证券的经纪业务部门仍会得到较大程度保留。中信证券将会把原计划在武汉设立的托管中心转至广州,以解决员工就业问题。"上述人士表示,中信证券对广州证券的营业部资产较为看重,“这一块能弥补中信证券在广东地区的不足"。
目前,各家券商均将营业部发展方向从提供传统的通道服务转向综合财富管理,希冀由此带来规模增量。“虽然现在还处在摸索阶段,但营业部的线下优势都为业内所看重,未来的重要性不降反升。"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信证券共有303家营业部,其中只有26家设立在广东,远低于其在浙江(68家)和山东(59家)的营业部数量。同期,广州证券设有136家证券营业部,其中32家位于广东省内。
中信证券在交易预案中称,合并将促进其在广东地区的业务发展,提升区域客户数量,“利用广州证券已有经营网点布局和客户资源,实现中信证券在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业务的跨越式发展。"
也有投行资深人士认为,对于中信证券而言,并购国内的尾部券商并无多大价值。“如需要加强在华南地区的布局,完全可以通过在当地建设分公司和营业网点来实现,而券商的客户基本没什么粘性可言"。
自合并消息公布后,广州证券内部开始人心惶惶,已有人心生去意。广州本土券商机构的工作机会却并不多,已有人开始尝试在深圳打听就业机会。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还表示,广州证券的薪酬待遇在业内属中下水平,“普通员工如能顺利融入中信证券,待遇水平将得到一定程度提高。"
交易完成后,真正涉及资产、业务和人员多方面的整合才刚刚开始。其成效几何,仍尚待揭晓。
1月10日中信证券复牌后大幅高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