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RCEP;中国;GTAP模型;贸易效应
摘 要: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这种趋势毋容置疑将推动区域内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进入21世纪以后,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谈判进展抑或受阻抑或中止,于是全球经济体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协定的谈判上,并期望能够借此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向前发展。《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主要谈判成员国包括与东盟已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即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10+6”)。它的成立主要是为了消除十六个国家相互间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等贸易壁垒,进一步提升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创造一个自由、完善的投资机制和环境平台。若RCEP构建成功,16个国家间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的消除或大幅削减将全面提升中国与其他15个国家以及其他15个国家相互间的多边经贸合作关系,从而将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将推动亚太乃至全球的经济优势互补向着持久和深入方向发展。在这样的契机下,处于RCEP框架下的中国贸易效应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共划分为五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其次讲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三节是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展开综述;第四节介绍全文的研究内容,给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最后说明了本文的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理论依据和现实分析。第一节阐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第二节对处于构建过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RCEP的现实发展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其中介绍了RCEP的概况、目前的谈判历程、谈判面临的阻碍以及未来发展态势;第三节讲述了RCEP框架下中国已建成的自贸区情况;最后做出本章小结。第三部分是RCEP框架下中国进出口贸易概述与对比分析。第一节分析了中国同RCEP整个区域的进出口规模、进出口增长率、占世界进出口的比重以及贸易结构;第二节讲述了中国同RCEP其他谈判成员国(地区)的贸易概况,分析了其贸易规模、进出口增长率、所占RCEP进出口比重,并通过RCA指数分析了中国和RCEP区域内其他国家(地区)的出口产业比较优势;最后做出该部分的总结。第四部分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本文是基于GTAP模型来分析RCEP框架下的中国贸易效应。本章前两节对GTAP模型、模型设定和数据来源进行了介绍;第三节是基于设定好的GTAP模型的模拟结果对中国贸易效应进行分析,根据模型设定的三个情景,GTAP模型模拟出RCEP建成后三种不同程度的贸易自由化对中国所产生的贸易效应,主要是分析了构建RCEP对中国进出口规模、福利、贸易条件以及GDP、产业产出的影响,并对比了中国与RCEP区域内其他国家的影响;最后是此章小结。第五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建议,共两节。第一节是本文结论;第二节是RCEP框架下中国开展对外贸易的政策建议。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hbstl.org.cn)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