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 篇
13868 篇
408774 篇
16079 篇
9269 篇
3869 篇
6464 篇
1238 篇
72401 篇
37108 篇
12060 篇
1619 篇
2821 篇
3387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5 篇
4866 篇
3821 篇
5293 篇
落户难在京沪外城市消失
一年之计在于春,2018年的春天里,国内城市却在规划它们的十年之计。
简而言之,就是抢人,谁有人才,谁就有未来。
这造成了几个间接后果:
1、“落户难"现象在北上以外的城市消失,即便是北京,也在这波潮流之下更新了自己的招才政策;
2、“用脚投票"日益成为可能,关门打狗式的招商招才政策,注定受到市场的惩罚;
3、户籍制度被诟病了几十年,在尚未改革为居住证制度之际,终于在人口新形势下迎来了它的瓦解开端。
那么,这样一个“大吸血时代",不同城市抢人时都有哪些心里话呢?
此前文章里,我们盘点了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天津以及广州、深圳、武汉、苏州、郑州,让我们继续按照城市常住人口的排名,来往下听一听。
西安
我是西安,新晋的国家中心城市,向各位问好。
*各城市常住人口数据来自当地当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数据来自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
最近网上有个段子聊到我:
去西安走亲戚,警察问:“你是西安人吗?"
“不是,我来走亲戚的。"
“带回派出所,符合亲友投靠落户条件。"
去西安火车站转车,警察问:“你什么学历?"
“本科。"
“带回派出所,办学历落户,火车票钱报销。"
讲得有些夸张。我确实派出民警到各地宣传户籍新政,但没有强买强卖——靠的是真心诚意,靠的是“海底捞式落户服务"。
举几个例子,如今西安:1。中专以上学历即可落户;2。只凭身份证、毕业证即可落户;3。在校大学生凭身份证和学生证,手机办理落户,无论你人在哪里,24小时内搞定一切,户籍卡快递给你。
我还派出一支公安小队去北京宣传,在高校双选会上招揽了不少同学。那些说人才难抢的城市,看到我有多努力了吗? 的确,现状是残酷的,全国竞争激烈,西北又不是热门,但是为了建成国家中心城市,为了发展西咸新区,我必须奋力一搏。
苦心人天不负。去年3月推出“史上最宽松"户籍政策后,直至年底落户24万人,同比增长330%;今年进一步放宽政策后,1月-3月迁入人口已达21万,直逼去年全年。
长相思,在长安。
杭州
我是杭州,移动支付之城。
选择这个称号介绍自己,是希望大家明白,在这个百城争鸣的时代,想要脱颖而出,非得有独一无二的特色才行。百城一面,很无趣的。
天津是国家中心城市而我不是,天津有排名第二的国家级新区而我没有,但在“特色"这件事上,似乎天津没想清楚。
苏州离我不远,两地常被一同提及,它的人口比我多,经济总量比我大,但似乎苏州也没想清楚自己。
所以近两年,它们是相对失落的地方。我无意炫耀,反而为此感到遗憾——原本都是前辈啊。
实话实说,互联网产业是杭州的主导产业吗?不是的,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信息经济引领、现代服务业主导、先进制造业支撑"。阿里巴巴是杭州的最大企业吗?不是的,在它之前另有吉利集团和物产中大。(按营收排名)
但是,互联网产业与阿里巴巴等网企,确实为我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曝光量,这份舆论宣传比什么招才政策、落户政策都管用。 当然,在这场抢人大战里我也不是守株待兔,一手拿出低门槛的积分落户,一手拿出“全球聚才十条",有了经济新引擎,还需要新舵手新船员。西子湖畔的新传奇,才刚刚开始。
南京
我是南京,东部地区中心城市,长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根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上海是超大城市,杭州、苏州是I型大城市)
你看,长三角真是一块有趣的地方。除了上海这座大都会,先有苏南模式,后有浙北模式,又有外资制造业在苏州聚集,再有互联网经济在杭州兴起,群星璀璨,好不热闹。
在这一片群星之中,我始终不是最亮眼的一颗,然而明明灭灭间,我却比苏杭亮得更长久更稳定一些。
若说原因,一是因为我是交通枢纽,二是因为我是科教基地。高铁能直达最多城市的城市,我排全国第五(北京、济南、上海、徐州、南京);985我有2所,211我有8所,这些是超越产业兴衰的发展根基。
可是,不能总是这样不上不下。尤其是近来,苏州出现外资撤离,为了稳住江苏的经济强省地位,我得出头——不仅要在总量上压制浙江,还要有单点胜过杭州。 为此,我开启了一场大砍门槛的落户新政——40岁以下本科直接落户,可以先落户后就业——但愿能将南京高校学子都留下,将全国人才都招来。
再不济,集江苏全省与安徽半省的人力,够不够造就一个经济中心?(对不住了合肥,抱拳)
沈阳
我是沈阳,东北地区中心城市。
说来惭愧,前面登场的兄弟城市,几乎都是万亿级的经济体量,唯独我,GDP仅为5000亿级,能登场说说心里话,纯粹因为东北地区需要一位代表。
这几年,东北确实是失落的。
看看我的常住人口数据也能发现,近五六年来,几乎波澜不动。没有新鲜血液涌入,谈何发展?而且这人口数据,你信吗?居然能维持不变?
反正我很怀疑。倒不是说我派出的统计小队有意骗我,而是因为历年常住人口是根据上一年数据进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后推算出的,在人口变动较大的城市很有可能出现偏差,然后一年一年,越偏越多。
直到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时,露出真容。
例如深圳,2020年“七普"时很有可能陡然冒出上百万人口,而我和我背后的整个东北,须担心的则是相反的场景。
怎么改变?吸引人才?
今年3月,我也推出了大学生零门槛落户政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等。效果有待观望,可是我更想改变的,是这一身恶习。
孔子曰:近者悦,远者来。此处的人民幸福了,远方的朋友自然慕名而来。问题是……沈阳的老铁们,你们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