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5 篇
13872 篇
408903 篇
16104 篇
9271 篇
3870 篇
6471 篇
1239 篇
72430 篇
37130 篇
12064 篇
1622 篇
2825 篇
3390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6 篇
4873 篇
3823 篇
5302 篇
应对液氢民用世界级难题 林德、法液空悄然布局中国市场
[ 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全球氢能占能源比重约为18%,氢能产业链产值将超过2.5万亿美元。随着技术研发和产业资本的持续投入,未来10到20年,全球氢能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方案的加速落地,中外能源企业正在加强低碳零碳负碳的科技攻关,积极实现绿色低碳技术的突破。
第一财经记者近日获悉,德国工业气体巨头林德(Linde)公司去年在中国签署的首个液氢项目,具体方案正在推进中。该公司高管称项目建成后,这将成为中国首家将液化氢商业化的外资企业。但中国工厂建成后的供应量目前仍不清楚。
此外,中国能源领域的央企也在积极推进氢气的制备和存储等相关技术的研发应用。上周末国资委消息称,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已经在制定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全产业链布局,取得了一批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成果。
受国家对新能源产业推动的利好,周一氢能源板块龙头企业集体上涨,截至收盘,创元科技、京城股份、天沃科技等股价涨停,厚普股份、易事特、中国汽研等股价涨幅均超5%。
液氢的运输效率是远高于气氢。一位林德氢能业务负责人援引数据称,液氢在大规模运输方面的效率基本为气氢的10倍以上,液化氢必然成为未来的主流。
从全球范围看,工业级液氢设施建设正在提速。就在几天前,林德刚宣布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拉波特启动一个新的液化氢工厂,每天可供应超过30吨的高纯度液化氢。法国工业气体巨头液化空气集团(Air Liquide,下称“法液空")与日本综合性商社伊藤忠商事正在合作,计划在2020年代中期在日本中部地区建立全球最大规模的液化氢生产设施,并向燃料电池车(FCV)等供应产能。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法液空正在密切关注中国相关的行业动态及政策,并已经与中国能源企业联合研究布局液氢技术。去年11月,法液空宣布与鸿达兴业合作,在氢气液化领域开展合作。“通过中外开放合作共同推动液氢民用进程,有助于能源领域的科技要素合理化流动,助推我国提升氢能源研发能力,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一位了解该合作项目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一位氢能领域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液氢民用是国际级难题,也是公认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今年国家出台了三项关于液氢的标准,实现了我国液氢产业民用领域标准`零'突破,也让外资参与液氢制备`有标准可依',将为液氢产业进入市场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今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氢能汽车用燃料液氢》、《液氢生产系统技术规范》和《液氢贮存和运输技术要求》三项国家标准,将于11月1日起实施。
不过对比我国液化天然气的国家标准,液氢相关标准从数量到涵盖的范围仍有差距,未来还需要完善船用等液氢燃料等相关标准。此外,产业链还需继续加快氢液化,尤其是每天5吨以上的工业级大规模氢液化的核心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的步伐。
沪东中华造船总经理陈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液化氢还处在科研和小批量试验阶段,大船大批量运输还有个发展培育过程,我们的科研部门正在做前期预研,但距大型实船应用为时尚早。"
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全球氢能占能源比重约为18%,氢能产业链产值将超过2.5万亿美元。随着技术研发和产业资本的持续投入,未来10到20年,全球氢能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此外,到2050年,我国对氢气需求量至少达到6000万吨。伴随着我国氢能产业的加速发展,未来氢能将带动形成一个12万亿元产值的新兴产业。作为世界第一产氢大国,中国氢能行业将不仅有效供给国内需求,在技术不断迭代的背景下,也有望通过自主创新和中外合作,在国际氢能市场上抢滩,实现我国氢能的“引进来"和“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