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行政干预下的小微金融政策难以持续

加工时间:2019-05-08 信息来源:安邦经济信息
关键词:小微金融政策;监管;融资;
摘 要:
内 容: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监管机构持续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予以推动。监管层一再强调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目标:确保2019年实现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降低1个百分点的目标。并通过发挥大型银行“量增价降"的“头雁"作用,带动其他金融机构实质性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确保小微企业融资规模增加、成本下降。

总的看来,一系列结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根据银保监会提供的数据,到2019年3月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余额是10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9.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0个百分点,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281万户,2019年一季度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为6.87%,低于2018年的7.39%的水平。几家大型银行以完成“政治任务"的高度来落实小微金融,从完成情况看,2019年一季度末,五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是1.99万亿元,占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比重是19.94%,完成年初制定信贷计划的55.3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6.85%,较各项贷款的增速高12.4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290.13万户,比年初增加45.22万户,阶段性完成了“两增"目标。五家大型银行一季度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76%,较去年四季度下降0.13个百分点。从数据来看,国有大行确实努力实现肩负的社会责任,其贷款体量和价格都在行业中起到了表率作用。

但在银行业对小微企业加大支持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各个银行小微贷款的差别很大,根据《财新周刊》的统计,邮储银行的平均单笔贷款余额仅为7.81万元;农业银行平均单笔贷款余额为20.2万元,建设银行平均单笔贷款为75万元,而工行平均单笔普惠贷款余额则达到104.4万元。有工行人士透露,普惠类贷款统计口径在1500万元秩序即可,所以各大行对于小微企业的定位也各不相同,有的地区工行平均贷款余额高达500万元,扶助到真正的小微企业的却有限。在融资成本方面,各大行不计成本的“价格战"的意味也颇为明显。据年报披露,2018年第四季度,工行、中行和建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分别为4.5%、4.79%和5.29%。据了解,有的银行为了推动小微企业信贷增加,由上级对下级进行利率补贴,使得贷款价格下降,如果没有补贴,则肯定是亏损的。

目前来看,虽然国有大型银行正在发挥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头雁"作用,但由于大型银行的价格战和客户的下沉却使得本应具有服务小微企业特点的中小银行,特别是当地的城商行、农商行的市场空间被挤压。以不分银行大小齐上阵的方式推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会影响市场的良性竞争,使得本该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在大型银行的冲击下难以发挥作用。有沿海地区农商行人士表示,其最好的客户,都被大行的低利率抢走了,越是好客户越会计算贷款利率的价差,并不会因为良好的服务而多出钱。

相对于国有大行,地方性银行资金成本更高,很难降低贷款利率到大型银行的水平。特别是城商行、农商行的历史短、异地展业受限,吸收存款的能力有限,也无法从资金市场获得大规模的廉价资金。因资金成本较高,地方性银行更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以覆盖相应的成本,从而获取较高的净收益。相比于一般的企业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系数较高,但这也恰好可以发挥地方性银行地头熟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再结合以地方性银行的“人海战术",虽然相对全国性银行而言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较高,但若以净资产收益率(ROE)这一较为综合性的盈利指标来看,近年来在A股上市银行中排名靠前的几乎全部是地方性银行。这说明部分地方性银行“更会做"小微业务,不仅覆盖了高风险,更是以此获取了超额的收益。

地方性银行在从事小微业务时虽有地头熟的优势,但短板亦是较为明显。首先是资本充足率的相对弱势,成为地方性银行进一步拓展小微业务的桎梏。其次,地方性银行的坏账率高企。尤其是农商行,不良率从2018年1季度的3.26%急速攀升至2018年4季度的3.96%;在相应时段内,城商行亦从1.53%升至1.79%。反观国有大行,不良率持续走低,从2018年1季度的1.50%降至4季度的1.41%。不良率的攀升,不仅会增加地方性银行的合规压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其经营策略趋于谨慎。

因此,收益和风险倒挂的价格实行小微企业融资的监管目标,会带来市场扭曲的严重后果。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在《财新周刊》指出,目前的方式短期内可以实现对小微企业的资金供应,但从银行内部来看,普惠金融事业部要靠其他部门赚钱补贴,“长期抬不起头";更宏观的问题是,低成本资金的涌入扰乱了市场,真正市场化定价的贷款产品被挤出。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近期也表示表示,小微企业贷款应按照“保本微利"、商业可持续的盈亏平衡点来测算,非常低的定价还可能带来监管套利,形成“二道贩子"倒卖资金、内外勾结的行为。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长刘晓春曾表示,民企融资难,银行不愿意给民企贷款也是现实的市场规律在起作用。中小微企业、单笔规模较小使得银行的贷前、贷后的风险管理成本较高,在效率上并不合适。从风险损失情况看,小微企业生存周期短,存在违约率高,回收率低的特点,也需要风险溢价予以补偿。所以人为的降低融资成本,并不符合金融市场的规律。刘晓春认为,金融的供给侧改革,首先应该是监管理念、监管政策和监管方式要进行改革,这样才能保证金融的供给能够更有效。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不仅是政策需要,也要符合市场运行和竞争的规律,需要从金融市场建设入手,避免短期化和行政化的倾向,才能建立符合小微企业特点和金融规律的市场机制。(NWHX)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