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双管齐下稳定楼市,夯实地产稳定的基

加工时间:2023-12-19 信息来源:国研行业资讯
关键词:楼市;房价;房地产
摘 要:
内 容:

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11月份全国70城房价指数。11月份,70个城市新房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4%。其中,一线城市环比下跌0.3%,与上月持平;二线城市环比下跌0.3%,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跌幅由上月的-0.5%收窄至-0.4%。同比方面,11月新房同比下跌0.7%。


二手住房方面,11月份70个城市二手住房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8%。其中,一线城市环比下跌1.4%,跌幅明显大于二三线城市;二线、三线环比分别下跌0.7%和0.8%。同比方面,11月70城二手房价下跌3.7%,跌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


城市方面,一线城市继续分化。新房方面,京沪表现相对较好,11月上海新房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6%,领涨70城,北京微跌0.1%;广深继续表现疲弱,11月新房环比分别下跌0.9%和08%。二手房方面,一线城市整体疲弱,深圳和上海环比指数均下跌1.5%,北京下跌1.4%,广州则环比下跌1.0%。二线城市也有分化。新房方面,天津、杭州、成都、西安等热点一二线城市新房指数上涨,但大部分二线城市新房指数下跌;由于此前连续下跌,受到土地和建安等综合成本的限制,开发商继续降价情绪不足,三四线城市11月跌幅收窄。二手房方面,除杭州之外,二三线城市普跌,跌幅居前榜单中热点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均在其间,显示市场交易情绪不足。


11月房价指数的较大变化,就是二手房指数跌幅扩大,一二三线城市跌幅均较大,一线城市跌幅大于二三线城市。不过,11月份二手住房交易量有所反弹。根据笔者监测,11月份6个主要城市二手住房交易环比平均回升20.5%,同比平均回升33.1%,一线城市也反弹走高。这说明,二手住房市场出现明显“以价换量"的走势。


其中,或因为市场预期,或为了尽快实现换房,而选择以低于预期的价格或市场平均挂牌价格而将二手住房卖出去。一直被认为是商品房市场领头羊、房产保值增值前景良好的一线城市,二手房价下跌更快,其中不能忽视二手住房挂牌量增加,但去化速度较慢导致预期转弱,也不能忽视近期一些诸如房企风险等过度解读。


8月底以来,随着需求端一揽子纾困政策的出台,商品房销售市场持续下行的态势得到一定缓解。9月-11月全国新房销售面积均值比今年最低值(7月-8月)回升了22.6%,但仍在近年来的低位徘徊。不过,二手住房交易回升态势明显,根据克而瑞统计,11月17个重点城市二手住房成交面积环比增长4%、同比增长22%。前11月二手住房累计成交面积同比增长32%。


今年1月到11月,全国二手住房交易占全部住房交易量的比重达到37.1%,创历史新高。二手房“以价换量"及逆势增长,说明居民住房需求潜力比较大,比如过去十几年热点城市新市民、年轻人增长快,“居者有其屋"的诉求强烈。但是,由于担心新房“交付难",加上新房供应偏大户型、偏改善型,价格较高,户型偏小的二手房价格降到一定程度,便能促进需求释放。


近期,商品房市场量价持续下行,既有前期持续过快上涨后的惯性下跌,也有长效机制(如“三道红线"、贷款集中度、资管新规等)促使旧模式加快“破",而新模式未能及时“立"起来出现真空导致的下行,还有疫情后部分居民收入、消费、预期等购买力修复不到位导致需求端疲弱。同时,也要考虑到“三期叠加"下的结构性阵痛对就业等基本面的影响。


但从根本上来讲,供需不匹配,供应不适应需求,特别是不匹配3亿—4亿新市民、城市无房户的“要上车"、有房一族换房等需求,才是根本原因。尽管住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但结构性需求还很大,比如常住人口最多的广东,住房自有率不足50%;比如,人口流动从“乡—城"到“城—城"的当下,随着人口走的住房需求也很突出。


12月14日,北京、上海宣布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包括调整普通住宅认定标准、下调购房首付比例、优化房贷利率等措施,目的就是,通过降成本和降门槛,促进房屋流通,既促进刚需上车、换房和改善,还能缓解在售盘过大导致的焦虑情绪。特别是,京沪外围区域首付比例、利率下降更多,有利于疏导需求到房价更低的外围产业新区。


笔者认为,除了在需求端继续发力,稳定销售基本盘,还要在新模式上挖掘未来新的增长点。比如,作为“三大工程"的城中村改造、配售型保障房,不仅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新市民、人才群体、工薪阶层等中等、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也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匹配需求,从而托住和稳定行业体量,还能建立健康的住房消费链条,为后续商品房市场培育可持续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建议把城中村改造规模、保障房建设规模等对冲下滑的指标量化披露出来,改善社会预期。会议还提出,“把握和处理好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关系;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政策"。笔者认为,未来关键是要落实好就业优先导向,真正稳定市场的预期,增强市场的信心,最终夯实地产稳定的基础。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