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 篇
13868 篇
408774 篇
16079 篇
9269 篇
3869 篇
6464 篇
1238 篇
72401 篇
37108 篇
12060 篇
1619 篇
2821 篇
3387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5 篇
4866 篇
3821 篇
5293 篇
上半年经济整体运行结果并不出人意料,例证之一是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对GDP增加值的贡献十分接近,并且前者的增速超过后者,令人想起“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要超过GDP增速”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数据表明,宏观经济正朝着调结构的两个重点方向——升级制造业和发展服务业缓步迈进。
金融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代表,其自身的发展构成GDP增加值的一部分。21世纪前10年,我国金融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2%,远低于美国和日本同期的8.01%和6.53%。即使按照“十二五”规划中“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5%左右”的目标来衡量,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金融业规模与深度仍大有潜力可挖,就像服务业的增长潜力仍大有潜力可挖一样。
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仅表现在自身的发展上,更重要的是通过金融功能的充分发挥,为实体经济增长提供支持。然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到底哪个在先哪个在后?金融发展是否能够引领经济增长?还是只能被动接受经济增长的影响?这是金融经济学长期争论的难题,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经济体所进行的实证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不过6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有关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八项政策措施,显示出中央政府对金融业的引领作用寄予厚望。
马丁·沃尔夫曾说过:“在金融学领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已经完全融合。”如果这话正确,意味着从某些关键因素入手,即使只是发展观念的一些调整,也会对金融业是否能够在调结构、促转型的战略任务中担起重任并能产生系统性的影响。目前看来,这样的关键因素有两个:
一是能否真正建立起多元化、异质性的金融体系。就像经济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样,金融体系也要经历不同发展阶段。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传统金融体系并不完全适应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大力发展各类直接融资、形成多元化金融体系是必然选择。在建立多元化金融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培育银行以外的机构投资者队伍,使得非银行金融体系不会成为信贷市场的简单复制。
二是能否全面发挥金融业的各项功能。金融业具有三项基本功能:资源动员、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我国当前的一大痼疾是过度强调前两者,而对风险管理功能重视不够。其实,通过传统的风险管理部门——保险市场、新型的风险管理部门——金融衍生品市场等对收入/损失的补偿和对冲功能,有利于创造一个不确定性减少的环境,从而鼓励投资和创新,减少预防性储蓄,刺激国内消费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