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铜纳米团簇的光电性能研究及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韩爱玲 加工时间:2017-02-12 信息来源:天津科技大学
关键词:铜纳米团簇;电化学;电化学发光;荧光;罂粟碱
摘 要:铜纳米团簇(CuNCs)是铜原子在稳定剂的保护下形成的粒径在2nm以下的纳米材料,常用的稳定剂有含巯基的小分子化合物和蛋白、多肽、聚合物等大分子模板。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已被应用于离子检测、催化、电化学催化、生物标记、生物成像等方面。本论文对以2-巯基-5-正丙烷基嘧啶(MPP)为配体的铜纳米团簇(Cu NCs @ MPP)的电化学性质和电化学发光进行了研究。在-0.4~1.7V电位范围内Cu NCs @ MPP发生了Cu8+/Cu82+,Cu8/Cu82+,Cu8/Cu8+间的氧化还原,这是由于Cu NCs @ MPP金属核中的电子缺陷和空穴,在一定的电位下,CuNCs @MPP作为多电子的给体和受体,给出电子和接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在湮灭机制和共反应机制下均发现有电化学发光(ECL),实验发现只有一种来自金属核的激发态参与了ECL过程,理论计算证明了该激发态由金属核到配体的电子转移产生,且ECL过程释放的能量接近于Cu NCs@MPP内部HOMO→LUMO间的能级差。三丙胺(TPA)浓度为5mmol/L时,CuNCs@MPP/TPA共反应体系的电化学发光效率为0.74%。作为荧光材料,铜纳米团簇可用于荧光传感检测器,本论文基于罂粟碱对CuNCs@ MPP荧光猝灭作用,将Cu NCs @ MPP用于实际样品中罂粟碱的检测。在进行实际样品检测时,先用 QuEChERS (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 的缩写)前处理方法结合薄层色谱法(TLC)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和罂粟碱的分离,经检测发现采购的五种火锅底料样品中并未发现罂粟碱成分,与高效液相色谱验证结果一致。选择其中一种样品进行了加标实验,在0.4~1.0mg/kg浓度范围内,随着加标样品中罂粟碱加入量的增加,CuNCs @ MPP的荧光呈线性猝灭。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hbstl.org.cn)获取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