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张文魁:企业争戴“战略性”高帽的背后
作者:张文魁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 加工时间:2013-04-17 信息来源:《电气中国》2013年第3期
关键词:企业;战略性
摘 要:
内 容:

在中国,如果企业想得到更多资源和政府支持,那最好还是戴上“战略性产业”的帽子。

最近,在产业寒冬中瑟瑟发抖的光伏企业,终于盼到了政府的送温暖行动。

据此前公开报道透露,财政部、工信部等部门可能加快出台光伏行业的救援与扶持政策,并协调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信贷力度,各项支持性资金额度可能达到700亿元。

这是何等地“振奋人心”啊!经济学界一直在争论政府之手到底是帮助之手还是掠夺之手,而中国的情况表明,政府不但是帮助之手,而且是温暖之手。特别是光伏行业属于政府划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的雪中送炭恰恰能显示其睿智与贤明,而且光伏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多数是民企而不是国企。

且慢。还是看看中国光伏行业目前的寒冬是如何形成的吧。

自从新能源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许多地方政府就像打了鸡血似的,给土地、给资金、给优惠,“扶持”光伏企业快速扩张,最好形成大集群,形成大规模的龙头拉动经济效应。几年之内,中国成了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国,但是技术呢?设备呢?附加值呢?市场容量呢?大部分在国外,可谓“多头在外”。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讲的一个小故事很有意味,他说如果哈佛校长跟一个系主任说,现在给你们系增加一个教授名额且不占用系里现有预算,化学系、统计系等许多系主任会高兴地接受,但经济学系主任可能会问:现在增加一个名额,是不是包含着以后需要时不能及时得到一个名额的可能性?因为经济学系主任会从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时间进行配置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政府动用资源打造了这个产业,就意味着它夺走资源,损害甚至摧毁了另一个产业。

政府会比市场更加聪明,知道这个产业比那个产业更重要吗?有些时候的确如此,譬如在早期追赶阶段的某些情况下,但多数时候则恰恰相反。

即使从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角度来看,新技术和新产业未必比已有技术和已有产业更应该得到土地、资本等各种资源,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些新近研究非常重视一般用途技术,认为这些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加深远。

在本次欧债危机中,德国经济的良好表现受到许多称赞,而德国并不是一个热衷于新产业和新技术的国家,它的制造业在经济增长和全球竞争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瑞士、瑞典、荷兰等国家也多是这样,甚至食品、纺织等这些被我们视作落后过时的代名词的行业,也依然保持着较高的生产率。

不过在中国,如果企业想得到更多资源和政府支持,那最好还是戴上“战略性产业”的帽子;如果政府想要不闲着,也应该不时送出“战略性”的帽子,这样人人争戴“战略性”高帽,政府临人以德,企业画地而趋,已乎已乎,殆乎殆乎。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