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智能手表上市潮将至 应用软件左右后市拓展
作者:宋晓明 加工时间:2013-09-06 信息来源:《通信信息报》
关键词:智能手表;“第四屏”;应用软件
摘 要:
内 容:

智能手表市场即将迎来新品发布潮。三星于9月4日对外推出一款名为“Galaxy Gear”的智能手表,苹果有望2014年推出首款iWatch,而Google也在悄悄开展自己的计划。据分析机构预测,智能手表市场未来5年将迎来15倍增长。目前智能手机发展进入后半程,移动终端市场期待着“革命性的创新产品”,智能手表有望成为“第四屏”。然而,由于硬件技术方面仍然存在不少致命伤,就目前的表现而言,智能手表定位仍然难于跳出配件范畴。如在未来一两年内能够在硬软件和用户体验方面实现突破,那么智能手表或可崛起,挑战智能手机的霸主地位。

智能手表市场将迎新品潮

三星日前在柏林推出了一款名为“Galaxy Gear”的智能手表。三星移动业务执行副总裁李永熙表示,作为三星首款智能手表,Galaxy Gear搭载Android系统,但并没有采用三星最新的“柔性屏幕”技术。据悉,Galaxy Gear是一款基于三星智能手机技术的“增强版”和“充实版”可穿戴式设备,拥有自己的通话功能,但可能只作为附件而非单独产品发售。

另外近日有消息称,台湾两家供应商已经获得苹果iWatch订单,产品预计会在2014年推出。苹果为其智能手表项目已经雇佣了大量工程师,必然会大展拳脚。而Google在一年前就暗地里收购了WIMM,并把它纳入了Android团队,悄悄的展开了自己的智能手表计划。就目前情况来看,苹果和Google加入智能手表领域不过是时间问题。

此外,摩托罗拉曾经也推出过一款名为MotoActv近似手表的运动追踪器,目前也对这一市场虎视眈眈。另外,资料显示,WIMM实验室2年前发布了一款名为WIMM One的智能手表,成为最早的一批Android系统智能手表。

如今,智能手表市场已经显示出了巨大潜力,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日前发布研究报告称,2013年全球智能手表的出货量仅为100万块,但到2018年将有望达到3600万块。

从市场目前的竞争态势来看还处在大战前的酝酿期,除了原有的老牌智能手表品牌之外,三星才刚刚发布首款产品,而苹果则尚未发布智能手表产品,Google 更是只有风吹草动,宏碁、英特尔、微软、LG等也都在厉兵秣马。但可以想见的是,一旦三星和苹果推出较为成熟的智能手表产品,该领域的激战将很快爆发,智能手机巨头和智能手表厂商都将投身其中一较高下。

智能手表有望成为“第四屏”

移动终端市场正在等待“真正神奇和革命性的产品”。智能手机市场的双极格局已经很难改变,而在创新上无论是苹果还是三星都面临着瓶颈,移动终端市场需要新的力量来推动。互联网风潮来袭时,电脑抢占了传统电视的市场;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又革了传统PC的老命。如今,谁来取代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或许最有可能成为继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之后的“第四屏”。

首先,从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趋势看,越来越轻巧便携是一个方向。现代移动终端已经具有了极为强大的处理能力和非常丰富的通信方式,它是一个完整的超小型的计算机系统,拥有电脑、电视、手机的大部分功能,但更为便捷。而移动终端目前正在经历从便携式设备向穿戴式设备发展的过程,智能手表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尝试领域。

其次,从产品发展走向来看,智能手表虽然目前仍然以附件的定位出现,但很快将成为脱离手机独立运算、独立运行、独立联网的独立设备,将具备与人更深度交流的独特传感能力,这迎合了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第三,智能手表最早可追溯到1941年,进化史几乎跟电脑一样漫长。据彭博社统计显示,2013年全年手表销售额将超过600亿美元。这不仅为新智能终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基础,更不会存在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等方面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智能手表具备了成为“第四屏”的最佳条件。“第四屏”时代,用户将可以随时随地实现虚拟化生活。“第四屏”时代的主要特征在于信息交流的频繁与便捷,人们的信息需求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满足。通过移动终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以不同方式接收和传播信息,这不仅对智能终端技术提出了挑战,也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提出了挑战。

厂商拓市面临多道坎

目前的智能手表领域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外围厂商厉兵秣马准备入局,而掌控了移动终端市场的苹果和 Google 两大巨头却一直“没准备好”。两大巨头迟迟没有推出智能手表产品,从侧面反映出目前智能手表想要崛起困难重重。

首先,智能手表的行业标准甚至产品形态都没有定数。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表的真正形态是什么样子?这是目前困扰着所有竞争者的问题。智能手表不能做成手机,也不能作为传统的手机附件,苹果和 Google迟迟不敢下手的最主要原因恐怕也在于此。从刚发布的三星Galaxy Gear来看,该产品没有采用柔性屏技术,这令外界大失所望;而从具体功能上看,Galaxy Gear也没有任何亮点;至于产品定位,三星也极可能仅将其作为一款重要附件。

其次,尽管可穿戴设备是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但想要让普通消费者爱上并持续使用它们,就智能手表目前的表现来说还差的很远。屏幕大的移动终端便携性差,因而智能手表面临屏幕很难超过3寸的困扰。正如一位科技爱好者所说:“我有那么大的屏幕的手机,为什么非要到那么小的屏幕上去看东西。”即使智能手表能够完全复制手机的功能,恐怕也很难在消费者那里讨到好处。

第三,续航不足和发热量问题限制用户体验。一款配备了强劲处理器的智能手表,其耗电比一台智能手机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手表的体积限制了它不能使用手机那样的大容量电池。同时,高配置还可能带来发热量问题,这对于紧贴皮肤的手表而言,用户显然不会乐于接受。在这样的情况下,智能手表除非在硬件技术上取得大突破,否则难以改变智能手表作为辅助配件的定位。

第四,操作系统不成熟和软件、应用不足。目前的智能手表产品主要采用Android系统和专用系统。前者拥有更好的功能表现但没有专用版本,后者的封闭系统则产生出应用稀缺等平台生态问题。即便专用的系统出现,也需要厂商优化或软件商定制开发或开放给所有开发者,花费较长时间构建新的产品生态系统。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智能手表所提供的用户体验性价比不高,很难成为移动互联时代的单独产品。从目前的行业形势来看,年内很难有“革命性的创新”智能手表产品出现。尽管三星率先发布了Galaxy Gear,但其很难奠定新的行业标准,而苹果明年推出的iWatch或许值得期待。智能手表领域目前处在一个革命和创新的路口上,但面临的困难众多,如果在几个关键硬件技术上取得突破,那么智能手表或许能够在未来一两年内对智能手机发起冲击。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