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破除零部件垄断之路依然漫长
作者:海威 加工时间:2014-09-09 信息来源:东方汽车网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破除垄断;利益链再分割
摘 要:
内 容:

近期,随着国家发改委开展汽车市场“反垄断”调查及国家工商总局停止汽车经销商备案工作,使汽车反垄断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其实对汽车市场的“反垄断”调查始于2011年,只是此次打击力度之大远超车企及经销商的想象。

政府欲破除零部件渠道垄断

8月上旬,国家发改委宣布已经完成了对日本12家企业汽车零部件垄断行为的调查;8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宣布,日立、三菱电机、不二越等12家汽车零部件厂商因操纵产品供应价格,被处12.35亿元罚款,这是中国反垄断法实施六年以来,开出的最大一张罚单。

此次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目的是改变目前畸形的市场状态。“买得起,修不起车”是中国大多车主长期以来的切身感受。数据表明,国内一些车型的“零整比”系数令人咋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联合发布的国内常见车型“零整比”(零部件价格之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系数研究成果显示,北京奔驰一款C级W204的整车配件零整比为1273%,也就是说,这款车更换全部零部件所花的费用可以购买12辆新车。

如此畸形的零整比系数源自汽车制造商对零部件渠道的垄断。渠道供应、零部件定价全部由汽车制造商说了算。从上游的供应商到下游的经销商,再到消费者都没得选择。为了打破零部件渠道垄断的现状,交通部在其官网上发布了《关于征求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第十四条和十七条规定,鼓励原厂件和“同质配件”自由在市场流通,并希望建立统一的汽车维修记录。

政府此次放开零部件渠道的努力,实质是推动零部件利益链条的再平衡。从各国汽车业发展及政府监管的演进历程可以看出,在汽车业发展初期,市场脆弱,消费信心不足时,为了壮大和振兴汽车制造业、规范市场秩序、培育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政府会将责任和利益的天平稍稍偏向汽车制造商,允许厂家对于售后全链条的强势管理;等汽车业日渐壮大,市场成熟度极大提升后,则会着重市场公平竞争,消费者选择权的保护,消费者在获得更大价格空间、更多服务选择的同时也必须进行更全面的价值判断,客观上再次平衡了利益的天平。

汽车业如是,其他垄断行业的渐进转型多少都有类似之处。自由与责任相辅相成,互促共生。消费者有多少判断力,可担多大责任,就该对应有多少自由选择权。有时,政府的角色就像学校的辅导员,随着学生的成长,不断调整对学生的期许、授权和要求。当然,还有警示坏学生,奖励好学生。聪明的学生会多和辅导员沟通,了解哪些低年级时不让做的,现在可以了,哪些低年级会被容忍的,现在再做就要受罚了…

中国政府亦是如此,发布《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初衷是为了规范汽车销售,确保汽车质量安全,从而促进汽车业的健康发展。在《办法》的作用下,消费者可以放心地从4S店购买品牌汽车,不用担心会买到“假货”。但《办法》也间接强化了国内汽车售后维修与配件供应的垄断,政府此次放开零部件渠道的尝试,是为了鼓励竞争、丰富消费者选择、促进汽车业健康全面发展,客观上也带来了利益格局的变化。

渠道放开的影响力有限

政府放开零部件渠道权限,将对经销商及维修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短期内影响力有限。

渠道放开势必会对经销商产生一定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价格上,更换零部件及维修的费用会有所降低,但对汽车维修业务的格局不会产生太大影响。4S店依然享有来自汽车制造商的专业培训及专有的技术检测软硬件,所以当车辆需要比较大的维修时,车主依然会将4S店作为其首选。其次,4S店也是新车车主与高端车主的首选。对于新车车主而言,在质保期内选择维修厂维修,意味着需要承担额外的风险。一旦修坏,4S店/厂家很可能以“不在特约授权店维修”而不再提供质保。所以对于大多数新车车主而言,还是会将4S店作为其维修首选。但对于车辆已过质保期且不需要大修的车主而言,这些年,随着维修厂的发展,已有部分这样的车主选择维修厂进行车辆的日常维修保养,在零部件渠道放开后,对这部分客源的竞争必将会更加激烈….

零部件渠道的放开将有利于维修厂及连锁快修业的发展,但利好影响依然有限。利好影响主要体现在:维修厂可以明示其使用原厂件并向消费者展示原厂证明。相比如今冒着各种风险采购原厂件,渠道的放开使维修厂能更理直气壮地作出质保承诺,让消费者放心,从而使维修厂更具竞争力。然而正如上文所说,零部件渠道放开对维修业的格局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如今国内的维修厂尚不具备高端车专业技术优势,在专业性上无法与4S店竞争,对于三包类重要零部件的问题,即便质保期已过,大多数消费者依然会选择专业的4S店进行维修。

无论如何,政府此次放开零部件渠道已是与国际接轨(国外的车主能在大型零部件超市轻松购买到带有原厂证明的零部件)。放开渠道不仅促进零部件领域的自由流通,也有利于汽车维修业的长远发展,使消费者成为最终受益者。但渠道放开的影响力终究需要看市场,决定权在消费者。4S店因其与汽车制造商合作及技术支撑,给消费者以“专业”的形象,欲打破此固有观念,单靠政府放开渠道权限是无法做到的,所以短时间内4S店的强势地位很难改变,欲真正打破汽车制造商在零部件领域的垄断地位还需时日。

应当建立统一的维修记录

建立统一的维修记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首先,这是对所谓汽车隐私的否认。汽车本身不具有隐私,隐私只能针对人。对汽车隐私的否认是观念上的改变,具有历史意义。其次,统一的维修记录使得维修领域更透明,更有利于消费者横向比较。统一的维修记录使消费者能明确知悉某项日常维修大概多少钱,市场行情是多少,这样的透明消费,大大压缩了暴利空间。再次,统一的维修记录将有利于后续维修。许多过了质保期的车辆选择送维修厂进行维修,但维修厂因没有掌握前期维修记录,只能凭着经验判定车辆维修状况,往往会造成偏差。而统一维修记录的建立将大大降低后续维修的难度。

建立统一维修记录的想法虽好,但在具体实践中却有难度。由谁建立统一的维修记录就是最大的问题。对此,国外的做法是由第三方商业机构建立庞大的数据库,由需要数据库的人按使用次数承担费用。国内目前没有这样的第三方机构,怎么构建、如何构建也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其次,搜集维修数据的过程也存在许多现实挑战。首先,4S店不愿意提供维修记录,保险公司也未必积极参与。即使政府发布法律,强制公开维修记录,针对维修厂的搜集过程依然困难。国内的维修厂多而杂,且大多是私人经营,搜集过程将困难重重。

总之,政府放开零部件渠道权限是为了打破汽车制造商对零部件渠道的垄断,客观上将带来零部件利益链条的再分割。但此举在短时间内,对4S店维修业务的影响力有限,4S店因具备独特技术优势,依然是大部分修车者的首选,汽车维修的格局短期内很难被打破。统一维修记录的建立虽极具意义,但在实践中具有现实困难。破除汽车零部件垄断之路还很漫长。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