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管再通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玲; 丁鸭锁; 左鹏; 范琳
加工时间:2023-07-26
信息来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关键词:脑梗死;大血管闭塞性;机械取栓;影响因素;预后不良
摘 要:目的 探讨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管再通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01—2022-4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156例,术后根据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评分标准评估所有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统计术后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情况。所有血管再通患者术后均进行90 d随访,根据改良的Rankin(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再通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156例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经机械取栓治疗后有142例TICI评分≥2b,血管再通率为91.03%,14例发生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8.97%。142例血管再通患者90 d时预后良好68例,预后不良74例,预后不良率为52.11%。预后不良组的年龄[(61.12±12.65)岁vs(56.89±10.98)岁]明显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9.65±5.12)分vs(16.82±4.83)分]、发病至入院时间[(243.69±70.32)min vs(220.54±60.84)min]、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339.48±68.64)min vs(310.45±65.33)min]、取栓次数[(1.86±0.45)次vs(1.44±0.38)次]均大于预后良好组,应用替罗非班比例[5.41%vs 16.18%]小于预后良好组(P<0.05)。年龄、入院NIHSS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均是血管再通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年龄、入院NIHSS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均是血管再通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https://www.hbsts.org.cn/)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