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构造定量分析与油气富集耦合关系
作者单位:傅强,刘彬彬,徐春华,付宁,张兵,丁林林,FU Qiang,LIU Binbin,XU Chunhua,FU Ning,ZHANG bing,DING Linlin(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上海 200092)牛成民,NIU Chengmin(中海石油 中国 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天津塘沽 300452)
加工时间:2014-02-15
信息来源:石油学报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构造样式;构造定量分析;油气富集;Bohai Bay Basin;Huanghekou depression;structural styles;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s;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摘 要: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是小型富烃凹陷,郯庐断裂西支呈SN向穿越,造成目前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均与断裂构造活动有关。在采用断层活动速率定量分析断裂活动性的基础上,对古近纪以来黄河口凹陷断裂的发育期次、组合特点、成因机制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新生代黄河口凹陷的断裂发育受控于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构造体系域;古近纪郯庐断裂右行走滑,则导致EW向伸展伴生断裂发育,形成了伸展构造、走滑构造和走滑-伸展叠加构造样式;由郯庐断裂西支为界的黄河口凹陷不同次洼具有不同的构造活动特征以及油气富集程度,其中东部洼陷主要发育伸展-走滑叠加构造,发育“Y”型和“卷心菜”型构造,最大断层生长指数在沙河街组三段-孔店组沉积期为1.2,其他时期构造活动弱,造成本次洼油气富集程度高;西北次洼主要发育伸展构造,发育“Y”型和地堑型构造,沙河街组三段和东营组沉积期断层生长指数为1.3~1.4,本次洼油气富集程度也较高;西南次洼主要受伸展构造影响,由于底部抬升作用的叠加,造成东营组断层生长指数达到1.9;沙河街组一段及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断层生长指数达到1.3,构造活动强烈,油气富集程度较差;中央隆起带属于郯庐断裂走滑构造带,发育“Y”型和负花状构造,在沙河街组沉积期断层生长指数为1.2,其他时期构造活动较弱,造成中央隆起带油气富集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