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6 篇
13909 篇
478000 篇
16306 篇
11767 篇
3941 篇
6547 篇
1253 篇
75641 篇
37894 篇
12167 篇
1665 篇
2866 篇
3421 篇
641 篇
1241 篇
1979 篇
4920 篇
3875 篇
5488 篇
在精准医疗凸显个性化治疗的时代背景下,继基因测序之后,细胞免疫疗法逐步被人们所认识,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尽管目前国内发展还存在技术、监管等方面的问题,但在全球生物医疗蓬勃发展的今天,细胞免疫疗法作为肿瘤标准手术、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方式的有利补充正逐渐引领癌症治疗变革,成为一种重要的诊疗手段。
近年来,人们对肿瘤治疗的关注日益增加,寻找一种高效、无毒的治疗方式无疑是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心愿,在现代西方抗癌药物的发展过程中,免疫疗法可以说是第三次大的革命,相较于此前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针对的是免疫细胞,通过体外方式补充或增强患者体内原有的免疫系统让其强大到足以杀死肿瘤细胞,这也成为现代科技中唯一可能彻底清除癌细胞的方法。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提高,生物免疫治疗抗癌市场前景广阔,未来10年60%的癌症病人将采用免疫治疗,根据咨询公司Leerink Partners预测,接下来的10年里,肿瘤免疫疗法的市场将达到400亿美元。就国内而言,若按三甲医院,一家医院每月收30个病人、每个病人治疗3个疗程、3万/疗程计算(目前市场的平均情况和常规收费),单三甲医院近几年保守估计就能达到300多亿的市场规模。按药品,可以类比抗肿瘤药的规模,约1000多亿,抗肿瘤费用目前已占到我国医疗消费的20%左右。
免疫疗法前后已经历了四代,包括第一代的LAK细胞、第二代的CIK,第三代的DC ,以及现在多靶点的T细胞,但就整个细胞领域而言,欧美国家相对成熟和规范,我国细胞免疫治疗的技术及应用与海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首先,国内免疫治疗处于行业起步阶段,产业链需逐步完善。目前国内免疫疗法以“第三类医疗技术"名义进行,主要进行DC、CIK、NIK等临床试验,尽管一直跟随西方国家脚步,但依然落后10到15年,1到2个代次,且产品同质化严重。其次,就免疫疗法本身而言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同患者免疫系统存在差别,每种肿瘤都会对患者免疫系统造成不同方面的影响从而达到逃过免疫组织监察的目的,所以同一免疫治疗对不同个体、不同肿瘤疗效不同。此外,不同免疫细胞在体外激活后再被输入体内,其“量"和“质"难以用统一标准衡量,因此免疫治疗的质量控制十分困难,同时,接受疗法的患者也可能会经历自免疫反应现象。第三,还未找到一种规模化生产的商业模式。由于免疫细胞疗法包括细胞分选、体外扩增、基因工程技术处理、将处理后的T细胞回输于患者体内四个治疗步骤,必须从病人体内抽血,培养之后回输到体内的这种一对一的个性化治疗手段相较于过去厂家所熟悉的商业模式完全不同,也不利于规模化生产。第四,缺乏相关的审批和管理规范。由于监管缺位,国内细胞治疗市场发展无序,同时也使得一些新技术无法获批,成果难以展现。而这其中免疫治疗对不同个体不同肿瘤疗效不同也给审批和监管带来质量控制的难度。
尽管目前我国的细胞免疫治疗存在技术、模式以及监管审批等诸多挑战,但随着监管的成熟、技术的进步以及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和临床工作者的深入,个性化的细胞免疫疗法有望走进肿瘤治疗的中心舞台,引领癌症治疗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