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实体经济运行平稳 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

加工时间:2017-11-07 信息来源: CBN《第一财经日报》
关键词:实体经济; 货币政策
摘 要:
内 容:

[总体感觉经济运行比较平稳,与此同时市场的预期更加乐观,因此财政有明显“去刺激"倾向,房地产政策也开始转向“去泡沫"。未来一个季度的经济运行中,部分行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周期性放缓,投资和出口有继续下行的风险,消费会出现一定上行,但总体来说没必要对经济状况过分担心。货币政策仍会保持边际性收紧。]

2017年11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0.79,较上月有所下降,但仍连续15个月保持50荣枯线以上,超过八成的经济学家对未来一个月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实体经济虽有下行压力,但表现将维持平稳。

预计未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将继续配合,为改革护航。经济学家们预计,10月M2同比增速、新增贷款同比增速和社融规模都将较上月下降。具体经济指标来看,消费较为平稳,CPI同比高于上月,PPI同比有所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月放缓,贸易顺差较上月有所扩张。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10月份经历先升值后贬值,经济学家们预计11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贬值至6.65(10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6397),到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进一步贬值至6.68,这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预期在年内连续六次上调后,首次出现下调(上月底预测值为6.66)。

信心指数:

连续15个月高于50线

信心指数(2017年11月)

平均值50.79

最大值52.4

最小值49

11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0.79,较上月有所下降,但仍连续15个月保持在50荣枯线以上。本月给出该预测值的17位经济学家中,仅有两位给出了低于50的预测值,这意味着超过八成的经济学家对未来一个月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其中,最乐观的预估值52.4来自海通证券姜超,民生证券邱晓华给出本次信心指数预测值的最低值49。

招商银行丁安华表示,从已有的数据来看,消费、工业生产与进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弹,而投资仍继续回落,主要经济指标呈好转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1个百分点至6.8%,为今年第四次上调。9月份M2触底反弹,但未来大概率仍维持在低位,货币政策难言转向,央行会继续“削峰填谷",维持流动性稳健中性的局面。

工银国际程实认为,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放缓,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回落至6.8%。这表明,中国经济的周期演变正式开启,渐次步入“短周期回落+长周期企稳+超长周期崛起"的新状态。随着周期的演变,中国经济的“减速增质"步入白热化阶段,结构性的新亮点正在涌现。并且,合理的政策协同也有望平衡多重政策目标,加速中国经济的长周期筑底。有鉴于此,他预测,中国经济2017年增速将达到6.9%,然后在2018年夯实基底,并于2019年逐步开启长周期的触底反弹。

民生证券邱晓华预测实体经济整体平稳的趋势没有改变。投资稳中趋降,消费保持平稳,出口复苏持续。9月地产销售首次转负,对地产投资的拖累将加大,地产投资下行难免。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查持续,供给端将进一步收缩,需求端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下行,供需双降,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步回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物价:CPI较上月上升,

PPI增速低于上月

CPI%PPI%

平均值1.756.43

最大值26.9

最小值1.65.8

调研结果显示,经济学家们对本周将会公布的10月CPI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1.75%,较统计局公布的9月值(1.6%)有所上升。参与调研的23位经济学家中,工银国际程实、渣打银行丁爽、民生证券邱晓华、德勤中国许思涛、摩根大通朱海斌和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给出了最小预测值1.6%,最大值2%来自于瑞穗证券沈建光。

经济学家们预计10月PPI同比增速将由统计局公布的9月数值(6.9%)降至6.43%。其中,预测最高值6.9%来自渣打银行丁爽和德勤中国许思涛,而最低值5.8%来自于工银国际程实。

申万宏源李慧勇预计,10月的CPI将在食品价格推动下有所回升,回升至1.8%,较9月提升0.2个百分点。10月开始,取暖季环保限产开启,对工业品价格有一定支撑。但进入四季度以后,PPI的基数将快速抬升。从高频数据来看,作为PPI领先指标的CRB指数增速自8月来连续回调;10月南华工业品指数以及动力煤、钢铁、水泥等主要工业品价格的增速均有较明显的回落。预计10月PPI上涨6.3%,较9月回落0.6个百分点。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CPI):

丁安华:1.8%

姜超:1.7%

连平:1.8%

汪涛:1.8%

王涵:1.7%

温彬:1.8%

周浩:1.9%

沈建光:2%

谢亚轩:1.9%

祝宝良:1.6%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PPI):

沈建光:6.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较为平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平均值10.37

最大值10.8

最小值9.9

调研结果显示,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0.37%,较9月(10.3%)上升0.07个百分点,保持平稳。其中,10.8%的最大值来自交通银行连平,海通证券姜超给出了最小值9.9%。

民生银行黄剑辉认为10月消费增长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各大中城市前期密集出台一系列地产调控措施,随着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房地产销量持续下滑,预计居住类相关消费增速会继续回落。另一方面,油类和汽车消费增加会对消费形成有力支撑。一是油价上涨加之双节因素导致10月长假较去年多一天,会带动油类消费增速加快;二是高频数据显示,10月前三周汽车消费走势平稳,环比增速呈现逐周逐步回升态势,且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因此10月汽车消费同比增速会有所加快。综合来看,预计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0.4%,较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汪涛:10.4%

谢亚轩:10.6%

周浩:10.4%

祝宝良:10.3%

工业增加值:有所下降

工业增加值增速%

平均值6.24

最大值6.6

最小值5.9

调研结果显示,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6.24%,低于统计局公布的9月值(6.6%)。其中,民生银行黄剑辉给出了最小值5.9%,渣打银行丁爽给出了最大值6.6%。

兴业证券王涵表示,高频发电煤耗、高炉开工率下滑,指向工业增加值可能减速。取暖季限产之下,使得部分污染行业生产受限,高炉开工率明显下滑,发电煤耗10月也相对9月有所下滑。这些迹象指向10月份的工业生产相对9月可能减速。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工业增加值):

朱海斌:6.5%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有所放缓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平均值7.34

最大值7.5

最小值7.2

经济学家们预计,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值为7.34%,较于统计局公布的9月值(7.5%)有所放缓。其中,渣打银行丁爽和德勤中国许思涛给出了最高值7.5%,民生银行黄剑辉、海通证券姜超、瑞银集团汪涛、摩根大通朱海斌和招商证券谢亚轩给出了最低值7.2%。

兴业银行鲁政委表示,10月份水泥价格同比涨幅继续收窄,意味着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可能受重大会议影响而放缓,从而带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小幅放缓。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

潘向东:7.4%

王涵:7.4%

沈建光:7.3%

房地产开发投资:

有所下降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

平均值7.78

最大值8.1

最小值6.8

调研结果显示,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的预测均值为7.78%,较统计局公布的9月值(8.1%)下降0.32个百分点。参与调研的经济学家中,工银国际程实、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和德勤中国许思涛给出了最高值8.1%,民生银行温彬给出了最低值6.8%。

瑞银集团汪涛预计,10月房地产销售小幅反弹,新开工依然较弱。高频数据显示10月30个大中城市的房地产销售同比跌幅从9月的45%收窄至43%。由于基数较高且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对销售增长的贡献减弱,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销售可能较为疲弱。全国整体来看,考虑到基数因素略有好转,估计房地产销售可能从上月的同比下跌1.5%转为同比增长2%左右。另一方面,虽然库存已明显回落且此前开发商积极购置土地,但考虑到基数较高,新开工可能依然乏力。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

谢亚轩:7.9%

外贸:贸易顺差较上月增加

贸易顺差:出口:进口:

(亿美元)同比(%)同比(%)

平均值378.427.2517.42

最大值4601034

最小值2203.911.4

欧美国家工业生产复苏,外部需求持续走强,经济学家们预计本周将会公布的10月全国进出口数据中,贸易顺差将由9月的公布数值(284.7亿美元)上升至378.42亿美元,进出口同比数值双双有所下降,出口同比值将由9月的公布值18.7%下降至17.42%,出口同比值则由上月的公布值8.1%降至7.25%。

招商证券谢亚轩预计出口同比增速为9.1%,进口同比增速将降至14.2%,贸易差额为460亿美元。外需方面,欧美经济增长较为超预期,10月海外国家PMI等景气指数保持高位,因此预计本月外需总体平稳;今年以来季初进口规模偏低的现象明显,上月进口量大增的替代效应,投资的下滑、金属和工业类宗商品价格连续三个月小幅下滑,都预示进口增速将下滑,不过低基数之下,下滑幅度不会太大。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贸易顺差):

李慧勇:358亿美元

新增贷款:较上月下降

新增贷款(亿元)

平均值7783.04

最大值12700

最小值6000

经济学家们预计,10月新增贷款将较上月数据(12700亿元)下降至7783.04亿元,参与调研的经济学家中,渣打银行丁爽给出了最高值12700亿元,瑞银集团汪涛给出了最低值6000亿元。

黄剑辉表示,居民贷款方面,央行严查消费贷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居民短期贷款或受此影响而回落;10月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套数和面积较上月有所下降,同时近期房价涨幅也有所回落,预计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将较上月回落。企业贷款方面,近期经济表现出韧性,提振了市场信心,企业中长期贷款或仍保持高位。因此,预计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000亿元。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新增贷款):

周浩:6300亿元

社会融资总量:

较9月下降

社会融资总量(万亿元)

平均值1.15

最大值1.82

最小值0.73

调研结果显示,10月社会融资总量预测均值为1.15万亿元,较央行公布的9月数据(1.82万亿元)有所下降。其中,渣打银行丁爽给出了最大值1.82万亿元,德商银行周浩给出了最小值0.73万亿元。

王涵表示,表外融资转向表内继续支撑贷款。1~9月的贷款整体强于去年同期,主要原因是金融监管导致表外融资受限,企业发债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实体融资更加依赖银行贷款。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的准财政明显弱于去年,投资可能也会更加依赖贷款。预计10月贷款和社融可能仍维持较高位。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社会融资总量):

温彬:1.25万亿元

朱海斌:1.1万亿元

M2:较上月有所下降

同比%

平均值9.15

最大值9.4

最小值8.9

经济学家们预计,10月M2同比增速将由9月的公布值9.2%下降至9.15%。其中,德商银行周浩给出了最大值9.4%,国经中心徐洪才和摩根大通朱海斌给出了最小值8.9%。

鲁政委表示,M2方面,9月央行外汇占款环比小幅转正。外汇占款的回升可能带动10月M2同比继续回升至9.3%。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M2):

丁爽:9.2%

连平:9.15%

利率&存款准备金率:

调整可能性极小

给出存贷款基准利率预测的21位首席经济学家均认为到11月末,存贷款基准利率不会发生变化。存款准备金率方面,20位经济学家给出了预测,他们普遍认为11月央行实施全面降准的可能性极小。

汇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内将继续贬值

汇率(2017年11月末)汇率(2017年底)

平均值6.656.68

最大值6.76.85

最小值6.556.58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10月份先升值后贬值,经济学家们预计11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贬值至6.65(10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6397)。到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进一步贬值至6.68,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预期在年内连续六次上调后首次下调(上月底预测值为6.66),意味着年末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较年初时(1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9498)升值3.88%。

徐洪才表示,9月之前,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汇率一路升值6%以上,与此同时人民币对欧元出现7%的贬值,因此,盯住一揽子货币保持温和贬值。今年以来,美元指数总体贬值。1~8月,这种贬值的主要原因是欧元对美元出现15%以上升值,这种升值实际是对过去几年欧元对美元大幅贬值的修正。展望未来,人民币对美元、对欧元、对一揽子货币保持相对稳定是可以期待的。

官方外汇储备:连续九个月上升

官方外汇储备(亿美元)

平均值31143.97

最大值31700

最小值30985

经济学家们预期10月末官方外汇储备为31143.97亿美元,高于上月公布值(31085.1亿美元),连续9个月上升。

汪涛预测10月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下降。10月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日均交易量增加,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月初大幅升值,之后有所回落,因此资本外流压力可能有所回升。最近两个月来,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已由乐观转为双向波动。考虑到10月主要货币(欧元、日元、英镑等)对美元贬值,且发达国家政府债券价格有所下降(10月底价格与9月底价格相比),估算10月外汇储备估值损失为150亿美元左右。再进一步考虑其他因素(贸易顺差小幅扩大、净FDI稳定等)之后,估算10月外汇储备可能小幅下降50亿美元左右,是今年2月以来首次下降。

政策:重心由量转向质

潘向东预计,四季度将依然实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但四季度经济仍有一定下行压力,为呵护实体经济发展兼顾安抚债市情绪,不排除四季度在实际执行中略有放松的可能。监管政策在明年两会之前预计仍是强监管的态势。

许思涛认为,此前央行宣布于2018年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促进资源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释放了其引导结构优化并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促平衡发展的信号。实际上,面对去杠杆重任,放缓经济增速是重要前提,合理利用财政杠杆(如减税)、改善营商环境、促进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等,将能更有效促进信贷质量提高,助推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他认为,未来政策重心将由量转向质,首要关注经济结构性改革和金融风险削减,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