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3 篇
13905 篇
477978 篇
16302 篇
11766 篇
3933 篇
6543 篇
1253 篇
75636 篇
37863 篇
12163 篇
1665 篇
2866 篇
3421 篇
641 篇
1241 篇
1974 篇
4917 篇
3875 篇
5483 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9月24日召开“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新闻通气会”,新闻发言人王炼介绍了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所取得的进展。王炼指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围绕《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关于“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普及率乡村达80%、社区达85%、家庭达80%”的目标,在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努力下,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得到较好的推进。具体工作如下:
一是组建了一支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队伍,开展了各类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培养组建了143人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队伍和1000余人的省级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队伍,深入到农村、牧区、厂矿、学校、部队、机关、社区等基层单位,每年举办讲座2500余场,受益群众达180万。此外,国家中医药局还与中国科技馆、中央国家机关党工委建立了定期巡讲的长效模式。
二是建设了一批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教育基地,积极打造传承、展示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药人才的窗口和阵地。现已建成16个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5个建设单位,涵盖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中医药历史遗迹、古迹文物展览馆,中药老字号企业以及中医医院等,年免费接待参观人次100万以上,让人们充分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是建立了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工作的长效模式,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各地结合实际,设立中医药宣传周、宣传日,进行科普讲座、义诊咨询、健身演示、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
四是组织开展了中医药文化科学研究,提升中医药文化内涵。设立了12个中医药文化建设研究课题,为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启动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内涵研究,凝练具有中国特色、中医特点、行业特征并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
五是打造了一批中医药文化与科普宣传产品。协调并与原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向社会推荐了15本中医药文化与科普读物,引导并鼓励编辑出版了一批图书、音像、影视、动漫等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对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引导正确的健康消费、传播中医药文化和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是积极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0年“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目前,已有3批共83个传统医药类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
此外,国家中医药局还与北京商报合作开办《中华医药》,其直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与北京卫视《养生堂》等栏目组合作,推荐中医药专家做讲座;北京市连续5年在地坛公园举办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暨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活动;河北省石家庄市卫生局组织制作中医防治常见病宣传片,与地方电视台合作推出《魅力中医药》;黑龙江、南京、天津中医药大学分别在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创办了中医孔子学院、中医孔子课堂,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