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煤制燃料路线前途堪忧

加工时间:2021-04-07 信息来源:国研行业资讯
关键词:煤制燃料;市场;
摘 要:
内 容:

我国现代煤化工主要包括两大工业路线,即煤制燃料路线的煤制油和煤制气、煤制原料路线的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从发展实践来看,煤制燃料路线的一些重点项目自投产以来几乎持续亏损,相关企业倍受煎熬。煤制燃料路线投资规模巨大且经济性又不好,成为目前市场上投资风险最大的领域。眼下,行业正在开展“十四五"规划,笔者在此提醒,煤制燃料路线应悬崖勒马。理由有二:

首先,缺乏竞争力,产品在市场上能否站住脚、有没有竞争地位,首先要看其的市场份额。但显然,无论煤制油、还是煤制气,至今在市场上的份额聊胜于无,无任何竞争优势可言。以煤制气为例。我国2019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3064亿立方米,煤制气产量为31亿立方米,煤制气仅占市场份额的1%多一点。根据预测,我国未来天然气年消费量还将逐年扩大,而煤制气产业的发展已基本停滞,许多规划好的煤制气项目处于观望状态,有的已决定下马。也就是说,煤制气虽经10多年的艰难发展,至今在市场上仍毫无地位可言。再看煤制油。我国2019年炼油产能近10亿吨,产能过剩超1.2亿吨,而我国煤制油产能为925万吨,实际产量716万吨,占比微乎其微,甚至还不及山东一个地方炼厂的产能大。显然,这点产能在当今的油品市场上,同样毫无竞争力可言。

由于市场份额太小,煤制油气产业在市场上基本没有话语权,正当利益要求得不到关切,并且处处被卡脖子。例如煤制气针对产能受限、价格受控等问题提出的合理诉求长期无人理采,企业甚至到了忍气吞声的地步。

据笔者了解得知,一些已投产的煤制油气项目,己意识到难以与石油炼化企业竞争,面对日益严重的亏损局面,不得已正试图考虑通过延伸产业链来缓解亏损,比如通过联产化学品提高附加值。但如此一来,进一步加大了投资,且联产出来的化工产品由于成本居高不下,在市场上同样难有竞争力。

那么未来有发展前景吗?综观未来的能源格局,新能源是发展方向,传统化石能源的峰值为期不远。以我们眼前看到的现实是,国际原油价格渐次走低,天然气价格一降再降。作为高油价时代的产物,煤制燃料路线已经没有了盈利空间,头脑清醒的人都不应对此视而不见。

当然,作为技术储备,保留一两个煤制油、煤制气示范项目,另当别论。

其次,投资风险大。煤制燃料路线,无论煤制油还是煤制气,均属重资产项目,既是技术密集型,也是资金密集型。如果头脑一热上了这类项目,稍有不慎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例如煤制油。国内目前建成投产最大的煤制油项目为400万吨,官方给出的投资总额为593亿元,实际应该超过600亿元。而油头炼化行业建成同等规模的炼油项目,总投资仅为煤制油的1/6左右。由此可见,如此大的资金规模投入到经济性并不好的煤制油气领域,风险可想而知。事实上,笔者了解到,以目前的市场行情,国内煤制油行业全线亏损,几家煤制油企业均感到巨大的压力。国内一个百万吨级的煤直接液化项目,自投产到现在,几乎将老本亏光。大型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也是亏得呲牙裂嘴。煤制气也是如此。一个年产4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投资总额约需400亿元左右,风险同样巨大。国内最早上马的煤制气项目,投产以来已经亏得喊爹叫娘,且看不到任何盈利的希望。还有一个煤制气项目投入200多亿元,在一期工程完成95%的情况下,由于计划中煤炭供应变得无保障、预想的市场份额被抢占,项目已经失去继续建设的外部条件,巨额投入眼看着就要打水漂,企业骑虎难下,左右为难,令人唏嘘。

其实,从理论上讲,将煤炭转化为油气后再利用的效能,甚至不如直接用煤发电的效能高。这是煤制燃料路线经济性差的根本问题所在。

基于上述两点,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国家暂停煤制燃料路线项目的立项,从源头上控制风险;二是已上马煤制燃料项目的企业应尽快找到止损出路,准备建设但尚未动工的企业应悬崖勒马;三是行业加强煤制燃料路线项目的深入调研,加强专业指导,媒体莫再忽悠式宣传,误导企业。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