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达唑仑与丙泊酚用于老年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研究
关键词:咪达唑仑;丙泊酚;老年;体外循环;机械通气;镇静;血气指标
摘 要:目的 分析咪达唑仑与丙泊酚用于老年体外循环(CPB)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对镇静效果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老年CPB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按队列法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丙泊酚组(P组)和咪达唑仑与丙泊酚联合给药组(M-P组)。M组静脉注射0.05~0.10 mg·kg-1咪达唑仑进行镇静诱导,再通过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0.05~0.15 mg·kg-1·h-1咪达唑仑;P组静脉注射0.5~1.0 mg·kg-1丙泊酚进行镇静诱导,再通过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0.5~2.0 mg·kg-1·h-1丙泊酚;M-P组首先静脉注射0.02~0.05 mg·kg-1咪达唑仑及0.2~0.5 mg·kg-1丙泊酚进行镇静诱导,再继续持续静脉泵入0.05~0.1 mg·kg-1咪达唑仑及0.5~0.8 mg·kg-1·h-1丙泊酚。比较3组患者的镇静效果、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滞留时间及治疗费用,并记录镇静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M组、P组和M-P组分别有43例、44例和39例。M组、P组和M-P组的药物起效时间分别为(77.94±12.05)、(18.18±5.20)和(21.25±9.36)s,达到满意镇静效果时间分别为(42.57±11.41)、(22.63±8.17)和(23.98±10.25)min,停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59.30±14.86)、(19.83±5.44)和(22.16±6.29)min,拔管时间分别为(1.61±0.20)、(1.45±0.22)和(1.37±0.15)d, ICU滞留时间分别为(2.17±0.29)、(1.91±0.36)和(1.84±0.25)d,治疗费用分别为(186.59±60.83)、(922.97±164.34)和(375.03±71.16)千元,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4.88%、4.55%和7.69%,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T0、T1、T2、T3、T4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咪达唑仑与丙泊酚联合给药用于老年CPB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具有显著的镇静效果,有利于减少镇静药物用量,且对患者血气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较小,较单一使用咪达唑仑有利于缩短拔管时间和ICU滞留时间,并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而较单一使用丙泊酚有利于减少治疗费用,是一种更加理想的镇静给药模式。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https://www.hbsts.org.cn/)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