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加工时间:2019-01-09
信息来源: 证券、财经新闻
关键词:改革开放;市场体系;基础;美元;GDP;
摘 要:
内 容: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波澜壮阔,中国走过了一条既前无古人、没有先例可循,也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发达国家模式的发展道路,这是极不平凡、极其艰辛的探索过程,始终伴随着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集中体现在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等问题的认识上。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都严重不足,又没有现成发展模式可以照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在渐进式改革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先后取得了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一系列重大突破性进展,开启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伟大创举,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贡献,也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经济体制的全方位、系统性、根本性转变,涉及经济发展的各领域和环节。其中,市场体系作为由商品、服务市场及要素市场构成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运转的重要基础。中国市场体系建设和改革进程从商品市场体系探索起步,再逐步推进到要素市场及相关服务领域。经过40年的改革实践,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已大幅度减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增强;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已经形成,市场主体数量从不足50万户增加到1亿户以上,增长了200多倍;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全面放开,97%的商品及居民服务的价格和供求已由市场决定,主要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基本由市场决定。总体上看,中国已经属于市场经济国家。
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极大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促进了商品和要素的优化配置,对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人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稳步提高以及中国更好融入全球市场,发挥了基础性作用。40年来,中国经济规模从1978年的2683亿美元发展到2017年的12245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2010年以来);人均GDP从1978年的156.4美元提高到2017年的8827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绝对贫困,短缺经济已基本消除,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正在加快向全面小康迈进。40年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正确的、必须的和有效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当前,中国发展的内外部条件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基本依据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讲的是经济社会体系结构问题,主要指比例关系不合理、包容性不足、可持续性不够,制约生产率的全面提升;“不充分"说的是总量和水平问题,主要指发展不足、潜力释放不够、发展中还有很多短板,发展水平特别是人均水平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不小距离,发展能力还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发展由量到质的转型,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最鲜明特征,也是解决中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根本途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为经济转型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作为直属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主要研究中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期性以及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对重大政策的独立评估和客观解读,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智库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为中央决策服务的根本方向,提出建设一流智库、国际一流智库、国际一流高端智库的接续奋斗目标,全面实施质量提升、人才优化、国际交流合作、成果传播、支撑保障和党的建设等六大工程,高端智库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就。(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