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白糖收储能否托得住底
加工时间:2013-04-27 信息来源:EMIS
关键词:白糖;收储;市场;格局
摘 要:
内 容:      当前,在消息乏善可陈的国内糖市,有关收储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搅动市场脆弱的神经。自上世纪90年代运行开始,国家白糖收储制度已经运行了20多年。然而,面对国内国际双重增产压力,国内糖市看空情绪浓厚,收储依旧难挽糖价下行趋势。白糖收储,到底是“托得住的底”还是“堵不住的漏”?

  市场

  收储消息搅动“寒冬”糖市

  2012/2013榨季开榨以来,国内糖价一路飘摇,产区现货价从榨季之初的每吨5700元不断下行,直至目前国内柳盘现货价已经跌破每吨5500元。糖价“三年一轮回”魔咒显现无遗。

  糖价低位徘徊,制糖集团遭遇业绩寒冬。4月12日,南宁糖业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一季度亏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糖价下跌幅度大于成本下降幅度,导致白砂糖毛利率下降,公司利润减少。此外,广西另一重要上市糖企贵糖股份2012年净利润同比降幅达七成。

  食糖中间商同样遭遇尴尬。有经销商抱怨,白糖经销“投入资金大、多风险而回报渺茫”,在当前的糖价低谷,“只有赊销才有一些客户,除去搬运就没有利润”,白糖虽甜,但“搬来搬去就是不挣钱”。

  泰国、巴西、欧盟等主产区丰产增收,国际食糖价格大幅下跌,国内主产区增产预期同样不断,“内忧外患”之下,市场利多消息乏善可陈。在此背景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成了搅动糖市的利器。

  本榨季以来,为防止糖价过度下跌,国家决定收储食糖360万吨,分别为国家300万吨,广西60万吨。其中,首批总量达150万吨的国储收糖已于2012年12月27日、2013年1月22日分两次完成。剩下的150万吨收储份额何时释放就成了业界热切期待的“另一只靴子”。

  3月以来,业界关于新一批收储即将开始的消息不断。3月20日前后,现货多天连涨,期货市场亦随之上扬。业内人士分析,这与当时业界盛传第二批收糖即将进行、广西60万吨收储也将入市密切相关。

  分析

  调控托底难改看空格局

  不过,尽管收储消息一再搅动市场,但依旧难掩市场看空情绪。新湖期货高级分析师詹啸认为,后期国内市场增产预期明显,国际原糖价格低位运行,后期国内糖价依旧以利空为主。

  国内最为重要的糖业主产区广西的糖业管理部门同样认为,糖业市场宏观调控效果尚未显现。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局有关人士分析,虽然国家已经启动了2012/2013榨季第一批150万吨食糖收储和国家轮换30吨的调控措施,但从实施效果看,糖价下跌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局有关人士指出,国家第一批第二次收储与轮换30万吨实施时间相隔不过几天,收储与轮库几乎同步,且轮换单价低于现货市场价,让商家消费信心不足,利用期货做空加剧糖价下跌趋势。

  但更多业界人士将矛头指向收储本身的规则设计。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收储虽然有利于防止糖价过度下跌,稳定国内糖价,但收储并未对参加竞拍企业进行身份约定,导致为数众多的食糖流通企业乃至食糖进口企业参与竞拍。

  专家分析,国际原糖按每磅19美分加50%关税计,到岸价仅为每吨4900元左右,与当前国内糖价存在价差,与国储收糖价差距尤为巨大,为不法企业将进口糖顶替交储、赚取价差利润提供了机会。

  未来

  改善食糖收储运行规则

  由于食糖消费量相对稳定,供给增加常导致价格下滑。多年来,“丰产不丰收”始终是困扰国内糖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而收储,则被各方认为是在食糖丰产之年托住糖价底部的重要调节之手。

  然而,随着糖价不断下探,依靠收储托底似乎显得越来越捉襟见肘。广西糖业协会理事长农光一再警示,如糖价继续低位运行,广西一些制糖企业将存在倒闭风险。业界对于糖业将重蹈“大豆沦陷”覆辙的担心再起。

  事实上,业界专家关于收储到底是“托得住的底”还是“堵不住的漏”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广西糖业协会高级工程师钮公藩说,虽然国家收储制度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运行,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食糖市场供需调节机制,糖业一直难以走出“丰歉循环”。

  钮公藩建议,要让国内糖业真正走出“丰歉循环”,应适当建立将甘蔗用于乙醇生产的机制,且乙醇生产车间由制糖企业建设,“实现甘蔗供给的自由调节”。

  不过,从当前来看,对市场各方来说,收储依旧是托住糖市不断下探的底部最快捷有效的方式。而更为现实的办法是,改善食糖收储运行规则。农光建议,国家收储应对参加竞拍的企业身份进行限制,只有以甜菜、甘蔗为原料进行白砂糖生产的国内制糖企业才能参与国储竞拍,使国家收储真正达到保护国内制糖企业、保护农民利益的目的。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