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 篇
13868 篇
408774 篇
16079 篇
9269 篇
3869 篇
6464 篇
1238 篇
72401 篇
37108 篇
12060 篇
1619 篇
2821 篇
3387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5 篇
4866 篇
3821 篇
5293 篇
铁路投资强劲增长 一季度达1065亿元 再创同期最高纪录
铁路投资正强劲增长,一季度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铁路基建投资超额完成,投资额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一季度,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5亿元,同比增长3.1%,这是自2013年铁道部撤销后,一季度投资最高峰,也是历史上一季度铁路投资极值,其中今年3月投资502亿元,同比增长6.79%。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4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的上述信息。
一季度铁路新线开通447公里,其中高铁233公里,分别完成当年计划目标值的13.55%和16.64%。截至2021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4万公里。
铁路一季度投资于2019年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11.91亿元。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一季度投资急速下降,仅为799.30亿元;2021年一季度铁路投资再次高涨,达到1033.11亿元,为历史次高。
国铁集团方面称,下一步将深入实施铁路“十四五"规划纲要,突出补短板、强弱项、重配套,按照“保开通、保在建、保开工"顺序,安排建设资源、装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投资任务落实,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及沿江、沿海高铁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确保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
“今年铁路部门将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实施,尽可能多地完成投资任务和实物工作量。"国铁集团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一位资本市场基础设施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本轮疫情令市场对经济产生一定担忧,铁路投资稳增长再次被提上日程,预测全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加5%。“虽然铁路投资已经开始发力,但目前看,全年投资超越8000亿元水平仍比较困难。"他说。
2021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89亿元,同比减少4.22%,为8年来最低。国铁集团没有公布2022年铁路投资目标值,但此前市场普遍认为2022年铁路建设强度仍将在低位运行。
据记者统计,2019年~2021年,全国铁路及高铁投产里程分别为8489公里、5474公里;4933公里、2900公里;4208公里、2168公里。国铁集团董事长陆东福在2022年全路工作会议上称,2022年铁路计划投产新线3300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1400公里左右。不难看出,铁路及高铁投产里程连续4年呈下降态势。
从国家层面看,未来基建投资有望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务院3月29日召开常务会议强调,坚定信心,咬定目标不放松,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会议指出,支持新基建等增后劲、上水平项目建设。合理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在重点用于交通、能源、生态环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项目基础上,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公共服务等项目。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加快项目开工和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铁路运输方面,当前铁路货运量增速正在加快。国家铁路一季度共完成货物发送量9.48亿吨,同比增长2.71%,其中3月发送3.33亿吨,同比增长7.42%(详见中国经营网2022年4月6日报道《一季度铁路货运量增长2.7%增速高于全年目标值》)。
凭借3月铁路货运量的高速增长,一季度国家铁路货运量增速已经超过了年度计划目标值。2022年国家铁路货运量目标为38.04亿吨、增幅为2.1%,一季度完成全年计划的24.92%。
铁路年度投资峰值出现在2010年,当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高达8426.52亿元。2011年~2019年分别完成5906.09亿元、6309.80亿元、6638亿元、8088亿元、8238亿元、8015亿元、8010亿元、8028亿元和8029亿元。2020年,铁路投资在持续多年高位后,当年跌破8000亿元,为7819亿元。
仍处产业初级阶段
“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氢能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面临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等诸多挑战,需加强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王翔说。
近期,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编制印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王翔表示,中国要形成高效完备的产业链,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推进绿色低碳氢能制、储、输、用各环节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持续推动氢能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大产品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构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体系。
对此,国家发改委已形成发展计划。“我们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持续加强全产业链技术装备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加快氢能创新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培养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有效支撑氢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高质量发展需要。"王翔表示。
为多家国有企业做加氢站设计的剑维软件中国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现在所说的氢,一般指传统的氢能源——灰氢。灰氢来自于化工产品,如石油、天然气、煤炭在燃烧过程中所转化出来的氢。
目前,灰氢占到了中国市场份额的95%,非常大一个比例。“H1"蓝氢是通过天然气的整合重整所形成的一种氢气,相对于灰氢,它的碳排放少很多。绿氢直接来自于电解,风能特别不稳定,风大了发电多,送不出去,可以就地电解水产生氢运走。
“氢能要发展,必须要有技术性的革命,按照现有的氢能结构、传统去生产氢气,制造绿氢,然后做加氢设备,它的成本还有一定的挑战。但是比较可期的是,技术创新将让产品的成本有可能实现两倍以上的降低。"前述林德公司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