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星巴克最贵单品悄然更换重要原料未“官宣" “降本不降价"遭消费者吐槽

加工时间:2023-05-09 信息来源:证券、财经新闻
关键词:星巴克;原料;消费者;
摘 要:
内 容:

       星巴克 58元一杯的最贵单品“麦芽雪冷萃",日前悄然更换了重要原料香草冰激凌的供应商。

  “ 星巴克 冰激凌换发喜了。"一位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称,当初推出新品时曾强调使用了“新西兰进口香草冰激凌"的 星巴克 最贵单品“麦芽雪冷萃",日前悄然更改了官方介绍,将原料描述中的“新西兰进口"几字去除了;而在门店出品方面,冰激凌供应商则从新西兰品牌“Kapiti",更换成了国产品牌“艾莱发喜"。

  在更换供应商“降本"之后,“麦芽雪冷萃"却仍保持着58元一杯的价格未作调整,中国网财经记者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看到,该产品在调整原料供应商后遭遇部分消费者集中吐槽:“奶味明显不够,味道还特别甜腻,明显没有以前好喝了";“成本降低却还是原价啊,真的口感差太多";“降本降质还好意思卖58元一杯,星巴克吃相难看"。

  据了解,麦芽雪冷萃是星巴克2018年推出的一款冰饮,灵感源自星巴克甄选烘焙工坊,根据官方产品介绍,麦芽雪冷萃选用长时间慢速萃取的冷萃咖啡、与新西兰香草冰激凌搅打在一起,辅以醇厚麦芽香、再点缀几滴西雅图巧克力苦味酒,实现创意融合。

  或许正因原料成本较高,麦芽雪冷萃一经上市便打破了星巴克价格天花板,定价58元一杯,且仅有默认杯型325ml一个规格,这意味着将成品倒在星巴克门店可提供的最小杯型Tall(中杯)/355ml中,连满杯都不够。

  据悉,星巴克中国地区门店饮品通常分为中杯(Tall 355ml)、大杯(Grande 473ml)、超大杯(Venti 592ml)三个杯型可供选择,而以麦芽雪冷萃为代表的冰激淋系列多款产品,虽将容量缩减至325ml,却并未针对这一规格单独开模制作一套适配杯型,依旧使用中杯进行出品,从而导致消费者拿到饮料后会产生不满杯的感官体验。

  不过麦芽雪冷萃虽贵,多年来却凭借其独特口味收获了食客一众好评:“冰凉浓郁的咖啡味道混合着香草冰激淋的绵密,麦芽雪是我最喜欢的星巴克饮品,没有之一";“有钱的话,我要一口气干两杯";“咖啡里有了慕斯的感觉,麦芽雪冷萃真的yyds,大概是现在唯一想喝星巴克的理由了",众多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平台的持续“种草",让星巴克的这款最贵单品一直保持着热度。

  纵然好评如潮,但麦芽雪冷萃却并非星巴克所有门店的常规饮品,中国网财经记者了解到,由于进口冰激凌供应及定价体系等原因,麦芽雪冷萃自上市以来仅在星巴克部分指定门店有售,疫情期间,该款饮品也曾因原料进口问题导致一度断供下架。

  如今,疫情影响逐渐散去,麦芽雪冷萃也在多地星巴克门店重新上市。与此同时,有味觉敏锐的消费者注意到,回归后的麦芽雪冷萃“味道感觉和以前不一样了",询问店员后才得知是由星巴克方面更换饮品主要原料香草冰激凌的供应商所致——原本使用新西兰品牌Kapiti制作的麦芽雪冷萃,现已被替换为国产品牌发喜,而在星巴克此前的新品推广宣传中,采用新西兰进口冰激凌曾是这款“最贵单品"的重要卖点。

  记者日前也在星巴克小程序下单了一杯麦芽雪冷萃,而这款标注为“到店做"(到店联系店员确认后再开始制作)的饮品,却在记者尚未到店时,被门店提前完成备料工作。由于未能看到所用冰激淋品牌,记者向店员进行求证。对于记者提出的麦芽雪冷萃是否更换配方、是否更换冰激淋原料,以及现在使用冰激淋供应品牌等问题,店员仅表示“配方没变,冰激淋是国产的"后便不再回应。

  门店对此虽三缄其口,但记者注意到,在星巴克APP点单界面,关于麦芽雪冷萃的介绍已由“双份新西兰进口香草冰激淋"变更为“双份香草味冰激淋"。不过记者未在星巴克官方渠道(包括公司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 微博 )找到对“麦芽雪冷萃"产品原料进行变更的官方通告,而在某餐饮点评网站,记者仍能看到众多消费者在点评这一产品时,提及原料使用了“新西兰进口香草冰激凌"。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法律从业者表示,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在没有更换产品名称、调整价格的情况下,商家并未对产品主要成分原材料变更进行强化说明,这非常容易使得之前使用进口冰淇淋时购买过此产品的消费者对本次购买的产品产生误解。建议商家在更换产品主要成分或主要成分原材料时应进行明确说明,以免使部分消费者产生误解。"

  谈及消费端争议,广科管理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分析称,品牌方可以根据成本和收益的结构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如果品牌实际更换了本土供应商,却仍用新西兰供应商进行营销,这才是欺骗。"

  而 中国食品 产业 分析师 朱丹蓬认为,星巴克作为国际知名品牌,应该更重视保护消费者知情权。“首先,更换这么重要的原料,消费者应该能感受得到,其次,从成本角度而言,国产原料肯定比新西兰进口原料便宜。"

  在朱丹蓬看来,星巴克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本增效,最终想要的是利润,而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很难据此定性星巴克的行为,即便消费者体验因此下滑,从商业的逻辑上看,星巴克也并不存在欺诈。“这是品牌方增加利润的一个策略,毕竟商家没有在更换国产品牌后,依然标着新西兰原料"。


(文章来源:中国网财经)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