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3 篇
13905 篇
477978 篇
16302 篇
11766 篇
3933 篇
6543 篇
1253 篇
75636 篇
37863 篇
12163 篇
1665 篇
2866 篇
3421 篇
641 篇
1241 篇
1974 篇
4917 篇
3875 篇
5483 篇
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已经很深入,表现在“走出去"方面有几个不同阶段:最初“走出去"是从为了做买卖——买进能源、矿产,卖出“中国制造",同时引进国外资本;随后中国也开始对外投资,中国开始到境外投资,既有绿地投资,也有股权投资;后来中国开始输出金融资本,伴随着实体企业,中国的金融机构开始加大“走出去",优惠的金融资本成为中国新时期“走出去"的利剑。
中国在经济金融领域全方位“走出去",已经成为全球对外投资的一支重要力量。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及对外投资有长期跟踪研究,我们掌握的情况显示,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在金融危机之后开始激增,从2007年的265亿美元倍增至2008年的559亿美元,此后一直稳定增长,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创下1078.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2.8%,连续两年位列全球三大对外投资国。截至2013年年底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6604.8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1位。
不过,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的过程也一直受到国际非议,包括世界银行、IMF、西方国家,也包括一些投资目标国的批评。批评意见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中国的投资或金融援助不附加任何条件,忽略了政治、人权、环境、贫富差距等因素;二是中国的投资过于注重获取资源和利益,忽略了对当地社会的回馈;三是中国投资者只注重与执政的政府搞好关系,忽略了多族群、多团体的利益等等。更有甚者,一些国家批评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
对这些批评,我们应该客观来看待:一方面,西方国家对中国投资的批评是带着“有色眼镜"的,存在历史偏见和政治偏见,也存在地缘政治上的利益考虑;另一方面,中国在对外投资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并导致了一些被投资国家对中国不满,影响了国家形象和后续的投资。不过,据安邦(ANBOUND)的观察,迄今为止,国内政府部门、国有银行和主流舆论对中国对外投资中的问题反思不够,相应的改进也不够。作为一个经济影响力已居全球第二的大国,中国的国际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在当前国际背景下,中国应该转变思维,承担起“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因为只有“负责任大国",才会有真正的软实力。
委内瑞拉近期的变化,为中国的对外投资提供了现实的风险案例。委内瑞拉是中国在南美洲投资的重要国家,该国盛产石油,恰好又长期与美国关系不佳,基于利益与政治的双重基础,中国与委内瑞拉走向亲密似乎成为必然。套用一个有地缘政治色彩的词,委内瑞拉是中国在美国“后院"的让人放心的桥头堡。据了解,在两国签署的以贷款换取石油协议中,要求委方最少每日向中国出口33万桶原油。然而,由于近期油价大跌、财政吃紧,委内瑞拉货币暴跌,通胀率升至全球最高,国内基本物资稀缺,委内瑞拉面临债务违约风险。面对这一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危机,委内瑞拉政府已很难应对。
中国对委内瑞拉的投资规模和信贷规模是多少?目前仍不得而知。据委内瑞拉报纸《官方公报》(OFFICIAL GAZETTE)报道,中国放宽了2007年以来授予委内瑞拉的近500亿美元贷款的偿还期限。如果此数字属实,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2014年7月21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委内瑞拉时,两国曾签署协议,中国将通过一笔新的40亿美元的贷款项目换取该国的原油。而委内瑞拉最近动用了中国授予的40亿美元信贷,将其外汇储备提升至232亿美元。从这些信息片断来看,中国对委信贷规模是数百亿美元级的。除了石油,中国还对委内瑞拉的运输、住房、教育、电力、通讯和车辆组装等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如果委内瑞拉发生严重的政治危机与经济危机,将对中国的投资利益带来巨大风险。
委内瑞拉面临的危机对中国是一个不小的麻烦,如果危机进一步恶化,甚至导致政权更替,中国在委内瑞拉巨大的商业存在将面临风险,中国构建的海外石油安全格局也会受到冲击。中国面临一系列很现实的问题:委内瑞拉的形势如果继续恶化,它对中国是资产还是包袱?中国还要继续向麻烦中的委内瑞拉投入多少?中国如何评估该国的政治风险与经济风险?
委内瑞拉的情况显示,中国过去习惯的对外投资思路和做法需要改变了。由于中国对外投资和信贷规模的增大,在很多国家,中国已经不是“无足轻重的后来者",而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过去西方国家关注的政治、社会、贫富差距、人权、环境等风险,对中国投资来说也同样重要。如果中国继续忽略这些问题,就会遇到类似的风险!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作为一个大国参与全球化,要和平地做好生意、建立让人信服的软实力,有很多道理是一致的,并不因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有本质的变化。就此而言,中国的“走出去"应该调整策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