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我国智能家居产业快速发展规模化应用亟待形成
作者:陈昌鹤 作者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加工时间:2014-09-05 信息来源:世界电信
关键词:
摘 要:
内 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品质备受重视,良好的环境为智能家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目前国内智能家居还未形成规模化应用,主要是面临着行业标准不统一、信息存在安全隐患、商业模式不成熟等发展困境,严重影响智能家居的发展,亟需国家、产业界通力合作,制定智能家居统一标准体系,建立信息安全多防护体系,探索和创新商业模式,为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扫清障碍。

  我国智能家居行业迎来发展机遇期

  当前,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城镇化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越来越重视生活品质,营造了良好的智能家居发展环境,吸引了一股智能家居投资热潮。2014年1月,谷歌以巨额收购了智能家居设备商Nest Labs和人工智能厂商DeepMind。我国自2013年年底以来的短短几个月内,有超过200亿元资金流入智能家居行业。

  旺盛的市场需求

  当前,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为智能家居提供了潜在的消费群体。2013年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3.7%,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未来城镇化率还将不断提高,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这些新增的城镇人口或家庭将逐步向目前的城镇化水平靠拢,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对生活赋予了很多物质、娱乐、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城市消费水平,带来巨大的潜在智能家居消费群体。

  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逐渐加快,居家养老智能化需求与日俱增。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占总人口数的14.9%,这一比例明显高于10%的联合国传统老龄社会标准。全国老龄委预计,未来20年我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根据调查显示,超过90%的老人会选择在家养老,而因为各种原因,子女很难时时刻刻伴随在他们身边,这就迫切需要通过居家智能化手段服务老人,提高老年人在家中的生活质量。

  目前来看,二三线城市将为智能家居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从全国需求来看,以广东、深圳为主的华南地区占到总需求量的61%,以上海为首的华东地区占16%,以北京为首的华北地区占10%,以重庆为首的华中地区占9%,其他地区占2%以下。由此可见,智能家居市场还主要集中在沿海及经济较为发达的一线城市,然而随着二三线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高端楼盘不断增多,这为智能家居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良好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多次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支持智能家居产业发展。2013年9月,发改委、工信部等14个部门共同发布《国家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明确将智能家居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发展,将智能家居列入9大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中,计划在大众城市选择20个左右重点社区,开展1万户以上家庭安防、老人及儿童看护、远程家电控制,以及水、电、气智能计量等智能家居示范应用。此外,地方政府也在密集出台政策和规划,支持智能家居产业迅速发展。例如:北京首批50个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社区已于2013年6月建成,并计划于2015年覆盖20%的社区;深圳在2013年7月将19家企业、23个项目作为2013年第二批“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并计划于2015年年底达到智慧社区覆盖30%的目标。

  智慧城市、信息消费国家战略也在促进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截至2013年9月份,我国提出建设智慧城市试点数量达到311个,全国各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建设促进了智能家居的加速发展,尤其为智能家居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网络硬件支持。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信息消费作为国家战略,将有力地推进信息化、智慧城市的发展,加快信息消费持续增长,这些都将为智能家居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并为智能家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智能家居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第四代通信网络、三网融合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给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首先,物联网技术将家用设备组成统一网络。物联网能够将家庭中所有设备连接到网络中,为家居智能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使设备状态与信息以及环境参数等数据实现共享成为可能。物联网感知层利用多种传感器、传感网、二维码、GPS等感知家居设备,获取其运行状态信息;物联网网络层能够把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需要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实现多种家电设备进行互联以及数据的快速交换;物联网的应用层主要完成数据的管理和处理,并将这些数据与各行业应用相结合。

  其次,云计算“入侵”智能家居,实现智能化管理与资源优化。根据物联网体系结构,家居物联网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而云计算则控制着应用层的整个体系。云计算中心实现智能家居的控制与管理,所有的家电终端通过网络与云计算中心进行信息的沟通,向云计算中心传递当前的工作状态,利用云计算中心的强大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为终端提供智能计算支持,在此背景下,家电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的集成与管理。云计算技术降低了智能家居的硬件投资资本,有了云计算中心,可以把大量的计算与数据存储放在家庭外部,有效节省投资成本,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三,三网融合与第四代通信网络改良智能家居网络传输环境。好的网络是实现智能家居的基本条件,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以及4G网络的商用,为智能家居提供了便利、高效的网络传输环境。三网融合将传统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通信网进行融合,电视、电话、电脑上网等使用统一的端口,宽带得到提高。4G实现随时随地无线接入,4G通信网络的应用使消费者可以采用手机等智能终端方便、快捷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了解家中各项电器运行状况,并控制家中所有的设备。

  三因素制约我国智能家居产业发展

  虽然我国智能家居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但发展规模远不及国外,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着标准不统一、存在信息安全隐患、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等难题,制约着国内智能家居的发展。

  标准不统一导致互联互通困难

  当前,智能家居标准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体系。与智能家居关联的技术产业众多,涉及的技术标准体系广泛,包括电子信息、通信、建筑与社区信息化、家电等多个领域。智能家居部分领域存在标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在电子、通信等几个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智能家居标准,比如e家佳联盟主导发起的《家庭多媒体网关通用要求》、原信息产业部发布的《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总体技术要求》、国家建设部制定的《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系列国家标准等,在各分领域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然而,现存标准尚处于各自为政的无序状态,产品互通困难,各个标准化组织代表不同利益集团,在一些标准方面都不肯轻易让步,这就导致企业产品不兼容,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制约了智能家居应用的快速推广和规模化发展。例如,e家佳联盟和闪联联盟两个由大企业牵头的标准组织发布的家庭网络标准和闪联标准之间就没有实现完全互联互通,符合e家佳家庭网络标准的设备还不能发现和操作符合IGRS标准的设备,两个标准还不能够在市场上形成合力。

  信息联网引发安全隐患

  从目前发展来看,智能家居正在带来信息安全隐患。智能家居主要依赖于家庭互联网技术实现,而智能家居制造商往往专注于智能家电产品技术,却忽略了对产品网络安全的必要保护,使得智能家电产品基本处于网络安全的“裸奔”状态。一是引发隐私信息泄露,家电设备的基本信息、运行状态、控制信息,甚至包括用户的兴趣爱好、家庭隐私等信息都存储于数据中心里,这些庞大的可二次利用的数据便成为黑客、恶意软件和非法授权用户攻击的目标,引发信息泄露。二是降低家电设备的安全性能,黑客通过入侵家庭互联网,能够对消费者家中的各种智能设备进行随意控制,包括电视、冰箱、智能水表和智能门锁等,将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

  智能家居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商业模式还没有成型。智能家居内容上包括家电设备的软件、产品硬件及服务,涉及互联网、通信、家电设备厂商等企业,造成不同领域、不同企业在智能家居行业交织融合,不仅有网络的融合,还有业务的融合,颠覆了传统家电行业简单的商业模式。从网络特征来看,智能家居继承和沿袭电信网络的部分商业模式;从业务相关性来看,智能家居的应用往往要依托互联网、通信网来实现,所以智能家居应用的商业模式也带有互联网与通信网融合的商业模式。目前,智能家居行业主要参与者的几种模式包括:打造平台级应用掌握用户粘性模式(如腾讯)、B2B系统集成B2C产品销售(如Contro14)、家电设备智能化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换代需求(如海尔),但总体上用户规模都不大,各种模式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

  多措并举积极应对智能家居发展困境

  为了充分利用智能家居发展机遇期,实现国内智能家居快速发展,需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应对,为我国智能家居发展扫清障碍。

  加快完善智能家居统一标准体系建设

  结合国内外智能家居标准发展情况,充分发挥产业联盟协调机制,积极建设和制定智能家居统一标准体系。首先,需要把国际智能家居应用发展动态和我国智能家居产业发展战略相结合,在深入分析国际相关标准体系的基础上,以实现我国智能家居发展战略为前提,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我国物联网智能家居标准体系研究,以保证实际需要为目标,实现必要的与国际标准的互联互通和与国家标准的兼容。

  其次,需要充分发挥智能家居产业联盟和相关标准委员会的协调作用,组织建立标准研发机制和配套测试评价体系,推进行业标准的统一。

  另外,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应用系统涉及许多相关技术,需要一系列基础标准和行业标准相配套,采取“共性基础标准规范+产业化标准规范”双管齐下的标准模式,共性基础标准规范包括物联网体系架构中各层面关键模块的标准化,产业化标准规范描述的是与智能家居紧密结合、面向物联网的特性需求,该部分需要考虑与现有相关标准的兼容性、衔接性,以保证产业标准体系的配套性,从而发挥标准体系的综合作用。

  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智能家电设备的信息主要存储在数据中心,为了防止隐私信息泄露、提高家电设备安全性能,就必须加强对数据中心的防护。一是建立全网络安全设备联动防护体系,与防火墙、IDS、信息审计、主机安全等多个网络安全设备进行联动,收集各安全设备传送过来的事件信息,进行过滤、归类、分析、整合等处理后,自动改变安全策略并统一下发至各安全设备,各安全设备接收到细粒度安全策略,及时对违规接入和恶意攻击进行阻断,形成一个自适应的闭环处理链,使网络能适应动态的安全要求。二是采用多模加密技术保证数据安全,多模加密技术使当今最好的本源防护技术,采用对称和非对称算法相结合的技术,在保证加密质量的同时,还能应对数据存在的多样安全环境,实现针对智能家居数据层最直接有效的防护。

  积极探索和创新智能家居商业模式

  目前,智能家居行业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打破原有的制造创富模式向服务创富模式转变,未来智能家居主要包含三种商业形态。一是产品+App模式,未来的产品将越来越多地与服务绑定在一起,产品将不再能够独立存在于互联网世界之外,互联网服务将成为产品功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是以黑电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模式,即以电视等黑电为基础为家庭提供资讯、影视资源、游戏、教育资源、家庭消费平台(基于电视的电子商务)、甚至个性化的家庭服务,这种以黑电为中心的分享式娱乐和互动将会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三是以多元化生活电器为基础的生活服务模式,通过更加智能的算法和功能尽量减少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互动,能够自动根据环境等条件自动调整,为消费者营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