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就业在短期内成不了政绩考核首要指标
加工时间:2014-10-27 信息来源:EMIS
关键词:就业;GDP;考核体系
摘 要:
内 容:

在当前的转型大背景下,改变“唯GDP论"的政绩考核方式正在成为各方面的共识。

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仍然用增长率作为指标,对经济发展和城镇化都不利,要克服走老路的习惯。比如说定了增长率是百分之几以后,从中央到各部委到各地方,都会紧紧记住增长指标是多少。这容易形成一种现象:既然宣布增长指标了,我就一定要完成它。这样的话,增长目标虽然可以完成,但是效果往往不好,没有充分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完成的过程当中还很可能造成强迫命令,以行政干预为主,甚至会出现新一轮的产能过剩,新一轮为实现增长目标而做出的在生态环保方面的牺牲。另外,将增长率指标定为经济增长目标,也不科学。因为经济形势在变,用一种硬性的指标作为增长争取达到的或者是必须达到的指标,工作就会很被动,而且又会出现宏观经济增长的大摇大摆、大起大落、大升大降这样的现象。

在中央屡次强调“不以GDP论英雄"这一背景下,淡化GDP在政绩考核中的地位开始成为各界的普遍认识。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也开始尝试对现有GDP考核体系做出调整。仅在今年七八月份,福建、山西两省就有约70个县(市)取消了GDP考核。此外,包括绿色GDP、生态GDP、GEP等各种“类GDP指标"开始频繁地见诸报端,并出现在一些地方政府的考核评价体系之中,成为官员政绩考核的新标尺。就在不久以前,还有报道称,广东开始试验“法治GDP",通过制定《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将依法行政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不过,如果认为中国在短期内能够在政绩考核中“完全剔除GDP指标",这种看法无疑很不现实。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是中国当前的第一要务,这话翻译过来就是,目前的中国不讲经济增长是不行的,如果经济一旦失速,会出乱子。因此,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不仅有经济意义,也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极大,在某些发达地区需要淡化经济增长问题,但在很多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则是一个现实的硬碰硬的问题。因此,在地方经济中,空谈不重视经济增速,这基本上不现实,可谓书生之见。

在淡化GDP增长指标的同时,就业正日渐成为本届政府判断经济发展形势的首要指标。国家统计局21日公布了第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仅为7.3%,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来京参加第21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财长会的各经济体代表团团长时仍表示,中国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中央政府之所以不过分担心经济增速放缓,就是因为有“就业充分稳定"这一“定心丸"——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了,但全年就业目标却已经提前完成。

部分学者近期也表示,我国在确定目标经济增长率的时候主要的考虑因素就是就业。所以,要确定中国经济的目标增长率,就得从中国的就业形势说起。根据2010—2012年对中国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的带动作用的估算,6.5%的经济增长即可实现中国的就业目标。有学者因此建议,可以用就业数据取代GDP成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首要指标,还要用更能反映真实情况的“调查失业率"指标来取代“城镇登记失业率"。

在我们看来,不再搞“唯GDP论"、淡化GDP考核的重要性,这无疑是大势所趋,但在当前现实下,也不能矫枉过正。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近期在基层调研中,与地方官员交流过这个问题。地方官员的看法很现实:如果不抓经济,地方就没有财政收入,就会出现失业问题,地方很多工作会乱套、失焦。他们表示,地方政府不抓经济也可以,那就请中央调整考核体系。现在拿来考核地方官员的指标体系,基本上还是过去的指标体系。有指挥棒在那里,地方官员实际上也很难做。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明年是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保障就业、深化经济改革在新的五年规划中的地位将会增强,但短期内不可能大幅降低GDP增长目标的实际重要性,而就业目标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成为政绩考核的首要指标。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