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 篇
13868 篇
408774 篇
16079 篇
9269 篇
3869 篇
6464 篇
1238 篇
72401 篇
37108 篇
12060 篇
1619 篇
2821 篇
3387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5 篇
4866 篇
3821 篇
5293 篇
工业和服务业是 “空间厌恶"型经济
[工业和服务业是不需要空间的,而且从很多方面来说,它们是“空间厌恶"的,因为空间上的稀疏会增加各种成本,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成本。在现代社会,时间是最宝贵的,能节约则要节约]
在前面的专栏文章中笔者谈到,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以及存在的很多结构性问题,都可以归结到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上面。
那么,我们进一步发问:城市化滞后,滞后以后会怎样?是会一直滞后下去,还是会发力追赶?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城市化的基本动力。
先来看图1,是美国的经济密度图,来自2009年的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这份报告的标题,叫做《重塑世界经济地理》。这张图上每个高高的凸起,都是一个大城市的所在地,凸起的高度就是那个城市每平方公里的GDP数量。我们看到的规律是什么?就是大城市的经济密度特别高,美国经济密度最高的是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恰好就是美国前三大城市。而整个中部大平原,面积很大,可经济产出的密度很低。
再来看日本,也是三大都市区和其他一些大城市很高,东京、大阪、名古屋最高,其他地方你看到的凸起都是大城市,比如札幌、福冈。这些大中城市之外,其他地方的经济密度是很低的。
从产出的地域分布上看,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经济密度高的都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少数大城市,而广大的农村虽然地域上绝对比重大,但经济密度很低。这种集中不是偶然的,而是反映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图2是现代经济的产出结构图,包括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大的经济体。第一产业的占比低到什么程度呢?德国、英国都不到一个百分点,美国、日本刚过一个百分点,法国稍稍高一点,但也不到2个点,有1.74%。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农业的比重这么低啊!不仅如此,未来的趋势是还会更低。因为过去100多年来,农业技术进步很快,看农产品的相对价格,扣除通胀之后的相对价格是持续降低的。价格降低,就是产量增长相对于需求增长更快的意思。总体上说,我们这个星球上不缺粮食,粮食的相对价格一直在下降中,那么第一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就也在一直降低。一个国家越发达,农业占比越低。
第一产业占比低,是现代经济这枚硬币的一面。其另一面,就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高。美国、英国、法国的第二产业占比在20%左右,德国和日本在30%左右,中国是40%左右,比这些发达国家高一些。剩下的就是服务业,美、英、法占比在80%左右,德、日在70%左右。第二、第三产业加起来,在这些国家中占到98%以上,而在我国占91%多一点。
重要的是,不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工业还是服务业,都不需要在空间上铺开。它们是集聚在很小的空间上就可以完成的。所以98%以上的产值不需要地理空间。只有不到2%的农业需要地理空间。
现代农业的基本原理,是现代农业技术加光合作用,具体说就是利用现代的技术去改善农作物品种,加上化肥、农药、农机具、温室大棚等,然后利用光合作用,从太阳那里吸取能量,转化为农产品。因为需要光合作用,所以农业要铺开,需要很大的面积,而工业和服务业都不需要这些。
在此稍微说一下工业,有人说工业也需要大厂房、大园区,很多工厂的占地面积很大。那是不准确的,只有极少数的重工业需要大厂房、大设备,需要铺开,因为只能在一楼、在地面上施工。其他绝大多数工业生产,都是在高楼上就可以完成的。所谓的亚洲四小龙,比如说中国香港,它刚开始发展的都是轻工业,香港是在高楼的小格子里生产玩具、鞋子和袜子的,轻工业在弹丸之地就可以发展起来。工业,绝大多数工业,也不需要很大的空间。
服务业更不需要空间,甚至是厌恶空间的,而一定要有密度。这样才能节约你的时间,给你带来更多的便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CBD(中央商务区)。大一点的城市都有CBD,大的企业总部大多设在那里。那个地方租金那么贵,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企业往里挤呢?为什么不找租金便宜的地方?因为租金贵,可时间更贵。只有这样挤在一起,才能方便大家交流、讨论、商量、见面、谈判,指挥手下干活,这样才能快速完成很多事情,把事情往前推进。
CBD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美国纽约的华尔街。曼哈顿岛只有60平方公里左右,和北京二环内面积差不多。曼哈顿的人口密度有多大?一平方公里2.8万人!而且它的下城区,也就是华尔街那个地方,很多大公司、投行、律师事务所都扎堆在那个地方,你能想到的最挣钱的人都在那个地方。他们不走,一间房子要付1000万美元他们也不走。为什么?因为时间太宝贵了。房子贵,可是时间更贵,这里的房子贵就是因为时间贵。一个十几分钟、下个楼到隔壁能解决的事情,你要让他们跑一个小时到上城区去,没门儿,在这一个小时内生意可能就已经被人抢走了。租金虽然贵,但潜在的收益更高。这就是CBD的魅力。
再举一个例子,就是学校。学校应该建在哪里?是风景优美的乡村,还是拥挤不堪的城市?一眼看去,学校是需要空间的,学校在偏一点的地方比较合适,租金便宜、地方广阔,孩子们也可以有一个大一点的空间玩耍。可是,每个孩子都是有家长的,家长要接送孩子上学。然后家长们还都要忙于上班。这样一来,住宅、学校、上班,这三个地方对于家长们来说就不能离得太远,否则路上奔波起来太过辛苦。所以,学校也不能选在太偏的地方。
以上这些只是想强调,工业和服务业是不需要空间的,而且从很多方面来说,它们是“空间厌恶"的,因为空间上的稀疏会增加各种成本,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成本。在现代社会,时间是最宝贵的,能节约则要节约。
图3反映的是和产业结构对应的人口就业结构。发达国家就业人口的70%以上都在服务业;百分之十几在工业,只有2%~3%在农业上面。中国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28%,第二产业占29%,第三产业占42%左右,我们农业就业的占比还是比较高的。
图3和图2对比,这就是我国城乡差距的根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三倍多。根据这两张图,30%左右的农业就业人口分10%的国民收入,平均收入就是别人的三分之一,这也恰好是城乡差距的量级。所以说,农村人口多,是我们国家农民穷、农村落后的根源。背后的经济学道理是什么?就是农业的附加值低、产值低,因为总量就这么多,涨得又不是很快。要想让农村人富起来该怎么办?人少了,人均收入就会多。所以,要解决城乡差距、农村问题,根本出路就是让农民进城。
那么,农民进城以后干什么呢?就是工业、服务业。比如现在城里的保姆,收入好一点的月薪有七八千甚至上万元。女生可以做一些家政服务、零售服务等,男生可以做一些体力性的工作,比如搬运、快递等,收入也不错。
简单概括,这几张图说的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城市是现代经济的载体,现代经济产出在城市,就业在城市,所以人会往城市里聚。
进一步的问题是,城市为什么能产生这么多产出、吸纳这么多人就业,是怎么做到的?城市里这么多人,密密麻麻的,吃喝拉撒那么多事情,怎么组织协调?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就要看一下城市的本质,我们下文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