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信用货币创造机制的历史演进逻辑

作者:张成思; 尹学钰; 刘泽豪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加工时间:2021-09-14 信息来源:国际金融研究 索取原文[19 页]
关键词:信用货币;创造机制;历史演进逻辑
摘 要:

基于领域内的经典文献,本文的一个创新在于,提炼出DCL和LCD两种机制的核心差异——银行贷款业务的自主性。贷款自主性弱的银行(或者银行处于贷款自主性较弱的周期时),需要从存款中创造贷款,此时主要体现为贷款受到存款约束。而银行的贷款自主性越强,越有可能直接以贷款方式创造出存款。因此,如果过度局限于DCL的逻辑,容易忽视银行贷款的自主扩张,导致信贷总量失控。贷款业务的自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存款人的存款意愿、贷款人的贷款需求和银行的经营决策等都可能会影响银行存贷款业务之间的关系,影响贷款自主性;另一方面,来自外部的金融监管政策也强有力地约束着银行的业务实践,限制贷款自主性。本文的另外一个创新是将DCL和LCD两种机制与实践中银行面临的监管相结合,考虑为规避监管而产生的影子银行体系,分析了银行监管政策的严格程度对两种机制适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所受监管约束较松时,银行可以按客户的借款意愿提供贷款,呈现出“贷款创造存款”。而在所受监管约束(例如,存款准备金要求)较紧时,银行需要在存款侧进行监管套利才能发放贷款,此时的贷款无法创造出真正的存款,而只能创造出流动性和安全性都劣于银行存款的“影子负债”。因此,忽视银行面临的金融监管等实际经营约束,过度强调“贷款创造存款”,容易导致流动性风险扩散和系统性风险积聚。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