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3 篇
13905 篇
477978 篇
16302 篇
11766 篇
3933 篇
6543 篇
1253 篇
75636 篇
37863 篇
12163 篇
1665 篇
2866 篇
3421 篇
641 篇
1241 篇
1974 篇
4917 篇
3875 篇
5483 篇
日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给出了更加具体的阐述,也刺激了各界继续热议新常态。从目前情况看,讨论新常态下的经济放缓、经济转型的较多,但讨论改革、讨论发展的较少。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黄孟复日前表示,将中国GDP从9%-10%的高速发展下降到7%左右理解为新常态的本质是不全面的。当前中国GDP的增速不是最主要的,综合考虑GDP的增长与就业、城乡人均收入增长、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指标平衡发展,共同形成了经济新常态。在我们看来,经济新常态并不是中国面临问题的全部,经济新常态实际上是中国整体经济社会系统转型的一部分,要实现经济新常态,还需要改革也处于新常态。安邦(ANBOUND)的研究人员认为,中国最需要推动的改革就是市场化改革,换言之,市场化改革是中国未来改革新常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就是中国市场应该追求的最基本的、长期的目标。但坦率而言,中国目前在这一点上做得并不太好,生产要素的分配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的资金供应就出现了非常奇怪的矛盾:一方面流动性非常充裕,一方面贷款利息又出奇的高。这种矛盾的实质,还是市场化程度不够。因此,要实现经济新常态,生产要素的配置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黄孟复认为,在当前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的权重已发生了变化。在高速发展时期,谁有资源谁就抢占了发展的制高点,现在情况变了,谁有创新能力,谁能融入新经济,谁就占据了新的发展的制高点。生产要素的权重发生变化,政府的取向、企业的导向,就应该向这个方面转移。中国要实现不断强调的“释放改革红利",实现经济新常态目标,就必须同步推动改革进程,以改革新常态来为经济新常态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