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3 篇
13870 篇
408833 篇
16090 篇
9269 篇
3870 篇
6469 篇
1239 篇
72413 篇
37117 篇
12061 篇
1621 篇
2824 篇
3387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5 篇
4869 篇
3823 篇
5299 篇
我国医药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
0 引言
产业区域竞争力是指一国内部特定区域的特定产业在各区域市场竞争中提供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1],即市场表现或市场地位,属于竞争力理论的中观层面,介于宏观国家竞争力和微观企业竞争力之间。医药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作为产业经济研究的重点内容,分析我国医药产业区域竞争力的总体特征及动态变化趋势,有助于促进区域优势资源整合和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产业集群式发展新格局,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
目前国内学者对产业区域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省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省域竞争力动态评价分析、省域竞争力特征及影响因素识别等方面[2-6]。国外学者的研究集中在产业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方面,主要利用钻石模型[7]评价产业竞争力水平,并根据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从知识创新、产业集聚、产业政策等方面对钻石模型进行了修正[8-11]。从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医药产业区域竞争力的研究现状来看,有必要对我国重点经济区域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总体特征及变化情况进行系统的动态比较分析。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2012年、2015年、2018年各省份医药产业年度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并对医药产业区域竞争力综合排名及各因子得分排名进行动态对比分析,以判断各重点经济区域医药产业竞争力的区位差异。
1 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 因子分析模型
因子分析法是处理多变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从指标变量相关矩阵出发,求解因子载荷系数矩阵,根据相关性大小对指标变量进行分组,每组指标变量用一个能够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不可观测变量即公共因子表示。此时,可以将公共因子表示为指标变量的线性组合即因子得分函数,并用因子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计算因子综合得分。
因子模型可表示为:
xi=ai1F1+ai2F2+…+aimFm+εi(i=1,2,…,p) (1)
因子模型的矩阵形式可表示为:
X=AF+ε (2)
其中,F为公共因子,ε为特殊因子,A为因子载荷矩阵。
1.2 医药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为保证医药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的客观性,本文根据客观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来选择数据变量,并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及专家意见,构建如下页表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
2 区域医药产业竞争力的因子分析
2.1 数据说明
本文通过“中国医药统计网"收集了2012年、2015年、2018年我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500位的医药工业企业的网络直报横截面数据,文中略去变量指标数据。
2.2 截面数据的因子分析测度结果
利用多元统计软件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横截面数据进行KMO及Bartlett球形度检验。KMO检验结果显示,各年KMO统计量取值分别为0.742、0.721、0.777,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检验结果显示,显著性均小于0.01,拒绝相关矩阵为单位阵的原假设。各年公因子对各指标变量的方差贡献率均大于0.7,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本文采取学者们普遍使用的特征根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标准确定各年公共因子个数均为4。如表2所示,各年前4位公共因子包含全部指标变量信息的百分比分别为89.46%、88.40%、91.21%。
表3为各年经正交旋转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因子载荷是变量与公共因子的相关系数,变量与公共因子的载荷绝对值越大,表示两者的相关性越强,即该公共因子能够更好地代表这个变量。
从表3可以看出,各年在公共因子F1上具有较大载荷值的变量包括X1至X8在内的8个指标变量。根据各指标变量的经济含义,有理由认为各年公共因子F1是体现产出规模的综合性指标,将其命名为产出规模因子。2012年在公共因子F2上具有较大载荷值的指标变量为X12、X13,考虑在公共因子F2上X13的因子载荷高于X12,有理由认为公共因子F2是体现盈利能力的综合性指标,将其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在公共因子F3上具有较大载荷值的指标变量为X9、X10,有理由认为公共因子F3是体现产出效率的综合性指标,将其命名为产出效率因子。在公共因子F4上具有较大载荷值的指标变量为X11,有理由认为公共因子F4是体现技术创新的综合性指标,将其命名为技术创新因子。
参照2012年的公共因子命名方式,2015年F2、F3、F4公共因子分别命名为产出效率因子、盈利能力因子、技术创新因子;2018年分别命名为产出效率因子、技术创新因子、盈利能力因子。
在明确各年公共因子的经济含义后,因子得分函数可表示为:
Fj=βj1X1+βj2X2+…βjpXp(j=1,2,…,m) (3)
因子综合得分评价模型可表示为:
yi=ω1Fi1+ω2Fi2+…+ωmFm(i=1,2,…,n) (4)
其中,ωj(j= 1,2,…,m)为第j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计算各年各项分值,并对各年综合得分进行排序,结果如下页表4所示。
3 我国医药产业区域竞争力差异动态比较分析
根据2011年国家统计局对我国经济区域的划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经济区域所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如下页表5所示。
为对不同经济区域的医药产业竞争力强弱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说明其差异及变化趋势,求出各年不同经济区域所包含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竞争力得分及各公共因子得分均值,将其作为该经济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及因子得分,结果如下页表6和图1至图4所示。
如表6所示,按照不同经济区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得分由强至弱的顺序,2012年我国四大经济区的排序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经济区。2015年排序为东部、东北、西部、中部经济区,其中,西部经济区超越中部经济区,综合竞争力得分排名上升至第二位。2018年排序为东部、东北、西部、中部经济区。
如图1所示,各年中、西部经济区在产出规模因子得分上与东部经济区的差距持续缩小;西部经济区的差距均小于中部地区。东北经济区在产出规模因子得分上与东部经济区的差距持续扩大,但均小于中、西部经济区与东部经济区的差距。
如图2所示,各年中、西部及东北经济区与东部经济区的差距均呈“U"型变化趋势,其中东北经济区在2015年与东部经济区的差距为-0.11,说明东北经济区在产出效率因子得分上高于东部经济区。
如图3所示,各年东部经济区与中部经济区在技术创新因子得分上的差距持续缩小;西部、东北经济区与中部经济区差异均呈“U"型变化趋势,中部经济区与东部经济区差异均小于西部经济区;东北与中部经济区的差异呈“U"型变化趋势,其中2015年为-0.05,说明东北经济区在技术创新因子得分上高于中部经济区。
如图4所示,各年中部经济区与东部经济区在盈利能力因子得分上的差距持续缩小,其中2018年为-0.16,说明中部经济区在盈利能力因子得分上高于东部经济区;西部、东北经济区与东部经济区在盈利能力因子得分上的差距均呈“倒U"型变化趋势,在2018年分别为-0.29、-0.15,说明均已超过东部经济区在盈利能力上的因子得分。
4 结论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2012年、2015年、2018年东部经济区医药产业竞争力在四大经济区中始终保持在排名第一的位置上,但从相对竞争力来看,除2018年东北经济区与东部经济区的竞争力得分差距扩大以外,其余年份各经济区相对东部经济区的竞争力得分差距都在缩小。总体上看,东部经济区相对中部、西部经济区的竞争力在持续减弱。各年中部经济区医药产业竞争力在四大经济区中的排名分别为第三、第四、第四。从相对竞争力来看,2015年中部经济区相对西部经济区的竞争力在减弱。从竞争力得分来看,2015年中部经济区已被西部经济区超越,2015年中部经济区相对东北经济区的竞争力也在减弱,2018年中部经济区相对西部、东北经济区的竞争力均在增强。各年西部经济区医药产业竞争力在四大经济区中的排名分别为第四、第三、第三。从相对竞争力来看,2015年西部经济区相对东北经济区竞争力在减弱,2018年西部经济区相对东北经济区竞争力在增强。各年东北经济区医药产业竞争力在四大经济区中的排名均为第二位。从相对竞争力来看,2015年东北经济区相对中部、西部经济区的竞争力均呈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