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8 篇
13910 篇
478050 篇
16308 篇
11770 篇
3941 篇
6548 篇
1253 篇
75656 篇
37910 篇
12167 篇
1665 篇
2868 篇
3421 篇
641 篇
1241 篇
1980 篇
4921 篇
3875 篇
5491 篇
金融科技:如何平衡监管和创新?
“Fintech面临的挑战在于一些金融科技机构的商业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副行长王芳在1月20日国际数字生活设计论坛(DLD)上表示。她以众筹为例指出,其本质就是从投资人拿钱给借款人,但是当借款人无法偿还时,融资平台就必须兜底,造成平台本身的风险。
当天,包括玖富集团CEO林彦军、德国智能投顾公司联合创始人Olaf Zeitnitz和财新传媒国际编辑李增新在内的行业从业者或观察者,就中国和德国金融科技发展展开讨论。监管和创新关系成为重点,而这也是全球金融科技公司面临的共同议题。
金融服务的创新可以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应用程序、流程和产品:“阿里巴巴在中国积累了六亿用户,用户用余额宝管理其账户存款,支付零碎的日常开销。在过去的五年里,这些存款产生了等价于220亿欧元的利息。"主持人李增新提问,中国两国Fintech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市场泡沫,中德两国在监管环境和市场发展商有何不同?
王芳指出,金融危机之后,大银行忙于处理监管要求和复杂的金融规则、忙于重建公众的信任,没有能够以客户导向满足需求。Fintech则抓住机会发展。相比金融科技公司,银行业仍然是传统行业,但未来合作是趋势。她以中国银行自研App和手机银行业务为例指出,所有的银行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试下,全行科研投入占收入的1%,而10%的员工为技术人员。
在她看来,中国和德国的情况类似,监管均不愿意背负上“阻止创新"的责任,监管态度模糊;此外,Fintech的发展非常快速,监管很难延续“猫捉老鼠"的传统监管思路,但监管更新速度不够。
林彦军则指出,玖富集团20年前以小贷业务切入Fintech市场,中国巨大的市场让其快速增长,并且进入了东南亚领域。在他看来,技术、资本和经验是Fintech三个重点要素:“中国市场很大,但是市场监管和准入制度很不同,政策出台会影响市场的波动,和银行合作获得合规地位成为必然,而金融科技公司帮助银行建立不同以往的征信体系,以及获取新的用户。"
在他看来,数据的处理、保持灵活性以解决问题,都需要积累技术经验,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注意监管合规。
P2P公司从2018年中开始大量爆雷,在回答财新记者关于如何平衡创新和风险控制的问题时,林彦军认为,目前中国P2P公司遇到的问题让整个行业如履薄冰,这意味着行业必须时刻保持谨慎。不同公司的侧重点要不同,小公司更注意创新,但大公司需要更多关注风险控制。
Olaf Zeitnitz则指出,对初创的Fintech公司而言,类似亚马逊这样的巨头进入市场提供金融服务是最大危险。他以德国经验指出,用户过去不习惯金融,喜欢持有现金,惟一会买的金融产品是国债,而现在,金融理财给了用户更多选择。他介绍,德国的Fintech业务仍在增长,和银行并不是纯粹竞争。
此外,针对市场人工智能(AI)泡沫形成的质疑,Olaf Zeitnitz直言德国尚未开始去泡沫。在他看来,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市场,并不存在所谓过度监管的问题。虽然德国政府没有大力度鼓励Fintech,但民间通过现有金融体系并不能获得足够资本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