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RMP理论;京津冀纺织类非遗;适应性保护路径;合作博弈理论
摘 要:京津冀纺织类非遗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冀地区精神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代表一个民族精湛的技艺,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目前,京津冀地区在纺织类非遗保护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资源整合欠缺、市场化不成熟、产品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亟需找到一条适合京津冀纺织类非遗保护的路径。本文在全面深入分析京津冀纺织类非遗保护现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定性分析法、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京津冀纺织类非遗适应性保护路径进行研究,将RMP理论引入京津冀纺织类非遗保护的分析中,应用合作博弈理论分析京津冀纺织类非遗产品保护状况,进而得出京津冀纺织类非遗适应性保护的问题,并从资源、市场、产品三方面提出京津冀纺织类非遗适应性保护路径,旨在使京津冀纺织类非遗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更好的保护。第一章阐述研究背景、国内外学者关于非遗保护的主要观点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了相关概念和理论,并从含义、特征、原则、分类、意义五个方面对纺织类非遗保护的内涵进行了诠释。第三章从政策法规保护、传承人培养与保护、高校和行业协会保护、名录保护四个方面对京津冀纺织类非遗保护现状进行分析。第四章是本文重点章节,是对京津冀纺织类非遗保护的RMP分析,即从资源、市场、产品三方面的深度分析:针对京津冀纺织类非遗资源保护现状,对其特点进行了总结;从市场背景、市场竞争、市场认知度三个维度对京津冀纺织类非遗保护的M性进行分析;运用合作博弈模型,利用供应商与消费者利益分配的Shapley值对京津冀纺织类非遗保护的P性进行分析。第五章提出了 RMP视角下京津冀纺织类非遗适应性保护路径:资源的适应性保护路径上,应加大京津冀纺织类非遗普查力度、构筑京津冀区域纺织类非遗文化圈、建立京津冀纺织类非遗传承人网络平台;市场的适应性保护路径上,应进一步提高京津冀民众纺织类非遗认知度、将市场化引入京津冀纺织类非遗保护工作中、推动京津冀纺织类非遗保护工作的信息化;产品的适应性保护路径上,应促进信息对称、实现联盟收益最大化、执行严厉的惩罚措施。第六章是研究结论和未来的展望。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hbstl.org.cn)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