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棉纺业的发展与联系(1912-1936)
作者:黄璐 加工时间:2017-02-12 信息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棉纺业;区域市场;纱厂
摘 要:棉业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柱产业和中国近代工业的象征,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江三角洲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棉纺织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从明清时起,该地区生产的棉制品就已经行销全国,甚至出口海外,拥有极为广阔地销售市场。近代以来,该地区还是我国民族棉纺织业的发祥地,棉纺业和棉织业发展势头尤为迅猛。就整个棉业的生产部门来看,棉纺业无疑是沟通植棉业和棉织业的重要枢纽,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民国长江三角洲的棉纺业依托该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发达的经济条件,逐步发展为全国性的棉纺工业基地,涌现出许多具有深刻影响的棉纺企业。这些棉纺企业在与外商企业的激烈竞争中,注重技术升级和品牌意识,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成长出一批颇具规模的企业集团,为近代长江三角洲地区棉纺业的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长江三角洲的近代纱厂主要集中于上海、南通、无锡等城市,通过本文第三章的研究不难发现虽然这些城市在棉纺业发展模式上不尽相同,但在企业资本投资、劳动力流动等方面又存在着许多共通性和依存性。正是由于这些共通性和依存性,使得长三角区域城市之间的联系愈加频繁和紧密,同时推动了区域城市经济一体化的纵深发展。这为我们探讨民国时期长江三角洲工业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线索,同时也对当今长江三角洲城市棉纺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借鉴。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hbstl.org.cn)获取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