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 篇
13868 篇
408800 篇
16079 篇
9269 篇
3869 篇
6467 篇
1238 篇
72404 篇
37108 篇
12060 篇
1621 篇
2823 篇
3387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5 篇
4868 篇
3822 篇
5293 篇
发展农村能源应利用好技术与经济性的关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农村能源已取得长足发展,如何继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缓解农村能源供需矛盾,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促进农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洪涛。 洪涛:中国农村用能占比不高,但刚需属性更强、地区差异大、发展水平低、支付能力较差,主要表现为初级能源比例高、污染强度较高、商品能比例低、清洁能源比例低、电气化水平低,部分地区依然存在能源贫困现象,农村地区清洁取暖也面临分散低效、成本较高等问题。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是实现可持续与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 洪涛:与城市能源及工业、建筑、交通三大能源消费领域相比,我国对农村能源的重视和支持力度长期不足。农村能源的发展更具开发潜力,但也面临更多障碍和挑战。首先,要明确农村能源的发展模式,农村能源需要因地制宜,城市能源那种标准化、集中式、大产业模式未必适用于大分散、小集中的农村生产消费形态。其次,要明确农村能源边界与条件,农村能源不能局限于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的简单加总组合,要区分电力非电应用,区分经济结构与用能结构差异下的南北农村能源供需,重视生物质能源、分布式应用的发展。再次,要区分农村能源、边远地区、离岛的能源电力供应的诉求与目标差异。最后,农村能源要明确普遍服务的性质与范围,即由政府托底或国企社会责任提供的服务和以效率优先为目标导向的市场化的关系。 中国经济时报:在农村能源利用技术与经济性上,应当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特别是当前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能源发展的重要原因,应当如何破解? 洪涛:在发展农村能源上,要明确技术与经济切入点的优先序问题。第一,客观上看,农村用能经济性的考虑超过了对技术先进程度、效率高低与否的关注,前者理性用户直接影响用户选择与能源替代,后者是能源系统转型的考量。尽管技术进步-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的逻辑在农村地区也适用,但更应考虑农村的能源支付能力。从商业化规模部署的进展看,农村可以普及更多“经济适用性技术",而非“高精尖技术"。第二,农村地区用户能源消费并没有高密度城市和工业、建筑、交通三大能源消费领域那么高的要求,但从用户角度看“经济性"将是最为主要的诉求,也是农村能源使用的核心关键点,应重点关注这些农村用户的诉求。 农村能源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基础设施投资与成本分担问题,如果从投资收益的角度看,农村的基础设施初投资效率较低,建议关注成本分摊问题,同时考虑到较低的农村用能成本,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到平衡点,是必须回答的问题。对于投资者而言,特别是电网,电网如何才能实现推广农村能源的财务平衡,需要进一步思考,同时要考虑到如何争取电网以外的更多投资者进入。农村能源普遍服务的成本分担及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与进入事关农村能源降成本问题,尤其是农村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与发展潜在力度。 洪涛:应深入认识农村用能规律,尤其是把握电力与非电的关系。首先,大部分中国农村尤其是北方农村,能源消费的标量和支出,电的标量最少,但电的支出相对很多。其次,从农村用能结构角度看,电力的改善型性质更多,单位能源支出中电力较高;而刚需的取暖和炊事,比如北方农村能耗标量占比到过80%,这些都是一次能源或初级能源,电气化程度很低。最后,要考虑到农村的电力与生物质能的关系,实践证明我国农村的大部分生物质能并不适合转化为电力使用,而是作为燃料的综合利用。未来非扶贫项目中的分布式分光有潜力成为农村能源的新亮点。 洪涛:发展农村能源,要依据不同的场景,区别分析。首先,建议从农村用户角度切入分类,比如北方农村因为有冬季采暖刚需,季节波动更大,而南方农村生产生活用能尤其是用电同质性一体性更强。其次,从产业链角度切入分析,能源在农村的上中下游使用具有特殊性,包括网源储荷等方面,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参与者的诉求与能力,尤其是基础设施及投资收益问题。再次,从能源品种竞争替代的角度切入分析,主要是电力与非电的竞争优势和对不同场景的适配性问题,要考虑到农村能源消费电气化的实现条件及降成本等问题。最后,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应重点考虑资金支持问题,明确农村能源普遍服务的边界与责任,引导更多参与者以市场化方式参与普遍服务以外的农村能源发展。(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