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 篇
13868 篇
408779 篇
16079 篇
9269 篇
3869 篇
6464 篇
1238 篇
72401 篇
37108 篇
12060 篇
1619 篇
2821 篇
3387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5 篇
4866 篇
3821 篇
5293 篇
优化营商环境迈向制度保障 推进知识产权“快保护"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下称《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业内分析,在国家层面首次出台此类行政条例,以法治手段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彰显了中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体现了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政策取向,在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中美经贸谈判过程中,美方就中方的营商环境提出的具体问题和要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23日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表示,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华盛顿结束,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营商环境是相互的,我们要改善营商环境,为在华投资的各类企业提供方便;对方也要改善营商环境,为中资企业提供方便。
推进知识产权“快保护"
宁吉喆表示,制定专门行政法规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是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公平竞争、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条例》对压减企业开办时间、保障平等市场准入、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规范涉企收费、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简化企业注销流程等作了规定。
在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方面,《条例》对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精简行政许可和优化审批服务、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减证便民、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建立政企沟通机制等作了规定。
近期,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华盛顿结束,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等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知识产权保护作为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条例》中也有所体现。
宁吉喆表示,中国政府注重保护知识产权、改善营商环境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加强知识产权的执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二是积极推进修法进程,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三是提升知识产权审查质量效率,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快保护";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合作,支持企业海外获权和维权。
中国正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产权纠纷也会增多。到目前为止,中国为企业编制发布了美国、日本、巴西、印度等多个国家的专利申请实务指引,与28个国家签署了专利审查高速路合作协议。中国还将持续关注并不断加大力度,提升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能力,推动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在海外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对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包容审慎监管
近年来,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绩有目共睹。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我国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简政放权,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减税降费,今年前7月累计新增13492亿元,让实体经济减负增效,让民营企业享受红利;建章立制,出台外商投资法,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今年2月,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投资审批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审批管理事项统一名称和申请材料清单》,为规范投资审批行为、提高投资审批“一网通办"水平提供了标准规范。
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方面,2018年12月,发布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目前正在制定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同时,进一步缩减2019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比2018年大幅缩减,在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共推出11项开放措施。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需要从法治化和国际化两方面入手。法治化是根本保障,强化依法行政的理念,严格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与国际接轨和融合,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对国外投资者的吸引力。
宁吉喆表示,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再推动取消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进一步清理规范各类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今年年底前在全国将企业开办时间压至5个工作日以内、办理用电业务平均时间压至45个工作日以内,特别是要破除市场主体反映多的纳税、获得信贷、办理企业注销和破产等方面的堵点痛点。抓好中小企业高收益债券、小微企业金融债券、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相关政策落实,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降低融资成本。
宁吉喆还表示,进一步推进公正监管,在市场监管领域推进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优化环保、消防、税务、市场监管等执法方式,对违法者依法严惩、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共享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