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1 篇
13910 篇
478060 篇
16312 篇
11771 篇
3941 篇
6548 篇
1253 篇
75663 篇
37919 篇
12169 篇
1667 篇
2869 篇
3422 篇
641 篇
1241 篇
1980 篇
4924 篇
3888 篇
5493 篇
蚂蚁金服总裁胡晓明:建议监管不要对联营贷款一刀切
9月22日,在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举办的“金融科技和小微贷款的未来"论坛上,蚂蚁金服总裁、网商银行董事长胡晓明谈及联营贷款及相关政策,呼吁监管对联营贷款再做一些调研,不要搞一刀切。
联营贷款,或称联合贷款,是指商业银行与其他有贷款资质的机构联合发放互联网贷款。这一模式出现于微众、网商等互联网民营银行成立之后。由于注册资本金受限、难以吸收存款,这类银行在开展互联网贷款时多与传统银行合作,采用联合贷款的模式分担风险和分享数据。
以蚂蚁金服旗下的“借呗"为例,其合作方既包括邮储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广发银行、江苏银行、华夏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或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包括湖南三湘银行、华融湘江银行、宁波通商银行、浙江稠州商业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
胡晓明表示,联营贷款的背后是技术分享和客户分享,蚂蚁金服可以与中国广大的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一起合作,将技术、互联网和客户分享给他们,打破区域性影响和技术限制,“这么多的农村商业银行,它不可能办科技金融公司,也不是每一家银行都和招商银行一样,能够拥有这么多技术人员。"
近期联合贷款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为联合贷款立规,也一直是监管难点。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就在邹澜在同一场论坛上发言指出的那样,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风险责任上边界不清,有些金融机构的风控走形式,主要依赖合作方兜底,实际上转变为影子银行,加大了银行的脆弱性(参见财新网“央行邹澜:技术赋能金融服务 也要防范相关风险")。
胡晓明也在会后告诉财新记者,不是谈风控责任如何分担的问题,而是金融机构必须做实质风控。
出资比例、限额管理、地域限制等也是争论重点。财新在此前报道中曾指出(见《财新周刊》2019年第14期"互联网贷款如何立规“),讨论中的《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曾打算将单笔联合贷款的出资比例限制为3:7,今年年初最新修订的一稿《办法》中,将这一比例在过渡期调整为1:3,同时规定作为客户推荐方的银行,联合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其全部贷款余额的40%,作为接受推荐客户方,联合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全部贷款余额的10%。
此外,在地域限制上,据财新记者了解,监管部门最初设想是允许地方性商业银行向异地客户发放互联网贷款,但要求异地贷款规模不得超过其互联网贷款总额的20%,但在多次内部征求意见后,监管部门又拟取消20%这一上限,仅做原则性要求。不过,这一稿《办法》至今未能出台,包含联合贷款在内的互联网贷款究竟如何管理,至今还缺乏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指导。
胡晓明在会上表示,“我建议监管者对于联营贷款再做一些调研,看看背后的客户、技术分享、数据分享,实际风控我们是怎么做的?不要一刀切。"
胡晓明最后表示,一方面,中国近15年在金融科技上是领先的,但最近几年加速度在减慢,美国、英国、新加坡在内的各国正在迎头赶上;另一方面,风险管控仍然是核心问题,创新不能驱动闯祸,但创新也是解决驱动发展的唯一动力,应持续用技术和数据的方法来创新管理风险,来解决金融本身的持续创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