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4 篇
13902 篇
477669 篇
16267 篇
11757 篇
3922 篇
6525 篇
1250 篇
75562 篇
37694 篇
12151 篇
1655 篇
2857 篇
3412 篇
641 篇
1239 篇
1973 篇
4910 篇
3867 篇
5451 篇
山西寿阳:有机旱作引领现代农业创新发展
日前,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将助推寿阳县农业产业链、创新链、利益链协同升级,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汇聚,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现代农业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
近年来,寿阳县坚持稳产优产、高产高效、增产增收、质效并重,现代农业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全县耕地面积达115万亩,粮食产量达3.65亿公斤,居全省第三,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省首位;完成大豆套种2.5万亩,超过市定任务25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一;布局以景尚农业现代化产业园为核心的“一区十园"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取得实质性进展;获得“全国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大豆玉米保险试点县"“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县"等称号……
今年,寿阳县委、县政府将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列为全县“一号工程",成立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实施专班主抓,出台支持示范区建设的专项政策和人才激励办法,确保每年投入1.5亿元,让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再无“后顾之忧"。寿阳县以建设“华北有机旱作农业之芯"为总定位,围绕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一圈四区"总布局,推进“两片十二园"建设,以“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发展"为驱动,推动“藏粮于地"产生收益并投向“藏粮于技",着力构建以“一站两中心三平台四基地"为主干的有机旱作农业三大体系,打造全国有机旱作农业高效示范标杆和现代农业创新高地。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是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如何做好产销文章,打造设施农业品牌,寿阳县中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自2015年中正农业生态园开工建设以来,一期工程流转土地572亩,以大型蔬菜种植园基地、养殖基地、水果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等为依托,有序推进农业生态循环发展。公司生产出的各种绿色蔬菜、农副产品,已逐步完成农产品认证,走出了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新鲜蔬菜直供模式。“公司将继续秉承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现代化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大投资力度,打造集修身养性、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康养中心,为常村及周边居民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安排劳动力200余人,实现年人均增收3万余元,让农康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中正农业生态园总经理张千忠介绍。
温家庄乡富家沟村是典型的纯农业村,和周围村庄相比,群众致富无门路、无技术,集体增收无方向、无资金。经过多年摸索,富家沟村逐渐走出了一条“四方合作、三业并举"的发展路径:以3个村民小组优良资产收益作为股份划分标准,成立富家沟村集体经济股份联合社,推行“党支部+联合社+公司+农户"的模式。2021年,联合社在建设高品质玉露香梨园区的基础上,建起57个彩椒大棚,引进中化集团全程种植方案并整合村内农机托管耕地,建设高品质玉米基地。玉米地里硕大的玉米棒子、梨园里皮薄汁甜的玉露香梨、拱棚里色彩鲜艳的彩椒……如今,富家沟村的产业兴村道路越走越稳。
科技赋能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无人机播撒施肥的效率是人工的50倍以上,不仅不压苗,还能实现更高的精准度、均匀度。"寿阳县田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柴亚男介绍,“我们还借助无人机进行植补作业,通过无人导航和终端检测等技术,无人机能够克服各种地形,切实提升了土地利用率,亩产至少能达到900公斤,平均能达到1000公斤。"
寿阳县田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霍润宝表示,将切实把发展高效农业、精品农业作为目标,以先进理念为支撑、科学技术为保障,把政策扶持、地方支持和自身努力有机结合起来,加大设施农业生产投入,不断发现和拓展新品种种植,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寿阳县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提供强劲产业支撑。
在科技的助力下,农业生产从“看天吃饭"变为“知天而作",智能农机设备成为农田耕作的新常态,作物生长过程也实现了可视化管理。
有机旱作农业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也是寿阳农业的优势所在,特别是“三控三增三提升"的玉米旱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被誉为“全国旱作玉米生产最高水平"。经过30多年的观测研究,山西寿阳旱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已经探索出了一整套旱地农业技术,水资源利用率最高可达70%。
“这次入选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是对我们前期工作的肯定,未来我们将紧紧围绕地方资源特点,进行科研攻关,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优质农产品生产以及特色产业培育方面,加强科学研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山西寿阳站执行站长孙东宝说。
南燕竹镇南燕竹村党支部书记、金穗合作社领办人贾永珍说:“我们不仅要通过`双层托管'、土地流转等模式,实现1.5万亩`吨粮田'的规模经营,还要积极学习借鉴景尚数字农业园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在智慧大田监测与控制、智慧农业物联网、智能水肥一体化、智能农机、植保等方面进行改造升级,实现玉米质量、产量双提升,发挥稳粮绿色高效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