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氧同位素;分析方法进展;花岗岩;变质岩;成因认识;oxygen isotope;progress in analytical method;granite;metamorphic rock;understanding on genesis
摘 要:通过氧同位素分析可以对岩石的成因进行认识,使之成为岩石学研究的一个强有力工具.根据花岗岩的氧同位素高低可以判断其来源于变沉积岩还是变火成岩;对于一个复式岩体,如果不同期次岩石的氧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变化,可以有效地判断该岩浆在演化过程中存在不同来源物质的混染,因为岩浆从镁铁质成分向长英质成分的化学分异过程,不会引起明显的氧同位素分馏,分馏值一般不超过0.3‰.氧同位素分析手段从常规BrF5法,到激光探针BrF5法,再到离子探针分析法,对岩石矿物样品从全熔分析到微区分析的发展,显示了它们的发展历程和各自的优势及应用范围.本文介绍了氧同位素的不同分析方法,以花岗岩(流纹岩)和变质岩的研究为例阐述了氧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苏州花岗岩利用全岩和造岩矿物常规氧同位素分析方法得出其为低δ18O和正常δ18O岩浆成因的不同认识,近年通过锆石激光氧同位素分析技术,获得岩浆锆石的δ18O平均为4.92‰,证实其来源于壳源的低δ18O岩浆.类似地,利用全岩和造岩矿物常规氧同位素分析方法得出的观点难以解释美国黄石高原低δ18O流纹岩中矿物颗粒间和颗粒内部的氧同位素变化,该氧同位素变化只能通过离子探针矿物微区原位分析得出.在变质岩研究方面,通过激光探针氧同位素分析,人们普遍认为苏鲁造山带变质岩极负的δ18O值是在新元古代原岩形成时获得的,但是最新的离子探针锆石原位氧同位素分析表明苏鲁造山带变质岩极负的δ18O主要是在三叠纪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获得的.今后单颗粒矿物尺度上的氧同位素组成分布规律将是氧同位素研究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