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1 篇
13910 篇
478060 篇
16312 篇
11771 篇
3941 篇
6548 篇
1253 篇
75663 篇
37919 篇
12169 篇
1667 篇
2869 篇
3422 篇
641 篇
1241 篇
1980 篇
4924 篇
3888 篇
5493 篇
中国经济还是相当平衡的
美国纽约大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3月24日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会上表示,不希望财政政策太宽松,目前各国政府要重视债务和投资不足的问题。实际上,中国经济还是相当平衡的,私营部门的投资不足和流动性紧缺时,政府的投资能补上,这一点是其他国家做不到的。
财政政策支持可持续增长
“财政政策的目的,是提供就业和公共服务,还有财富的再分配。有些和灾害有关,比如出现巨灾、失业等,需要实施再培训、再就业政策,这是社会保障机制。当然,为了可持续增长,我们不希望有太宽松的措施。"斯宾塞说。
金融危机后的时代都认为世界在去杠杆化,但斯宾塞做了很多研究,他认为,实际上杠杆是增加了,不是只有政府在继续举债,很长一段时期利率都非常低。“我们可以继续不断实施量宽,不断做大杠杆,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风险需要解决,包括债务和投资不足。一些国家在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的环境下,债务的阴影使得这些国家更加脆弱。现在经济增长乏力,应更加担忧债务问题。"
斯宾塞举了美国的例子。美国政府在养老金和健康方面的义务责任非常大,与现有的债务占GDP比重相比,是非常庞大的支出。“我住在意大利,意大利也有人口老龄化问题,养老金体系现在是现付即收系统。美国也是这种情况,但还有后期劳动人口的支撑。"
斯宾塞表示,如果早点去部署,早点再平衡,肯定更好,但一般都会等到危急的时候再去做,那时候就没有太多的选择方案,可能就要降低福利水平,人们会失望。如果等得太久的话就会延误时机。债务很高,事权支出的义务强,很多领域都需要加大支出。还面临投资不足的问题,但在中国还不是问题。中国改革的目标是希望投资更加有效,避免低回报的投资,没人会说中国的投资不足,因为有不同的财政政策举措,投资是其中重要的部分。
“公共部门的投资首先是能使人民受益,它是成功的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私营部门的投资是互相补充的。这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好处使私营部门的投资让更多的人受益。"斯宾塞称,公共部门的投资在其他国家没有使人们真正理解其好处,中国试图取得平衡政策。
斯宾塞说,我们要考虑的是审慎的财政政策要取得平衡,要决定到底财政政策有多积极、多主动,要考虑到对增长的影响。政府的公共投资是有道理的,但是,政府的公共投资还取决于增长策略是否正确。
政策如何实现收入再分配目标
在论坛的讨论环节,税收政策被多次提及。“如果菲利普斯曲线彻底消失,会改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规则。美国现在是顺周期的财政政策,大家会觉得,这种时候还来刺激经济是不妥的。"斯宾塞表示。
在斯宾塞看来,对企业来讲,税改确实是有些好处,有一些放松管制的措施,企业也乐见其成。但如果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评判,可以把税改制度用好,但时机不对。自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有比较低的失业率,非常缓慢的经济复苏,很长的复苏周期,所以税改可能不是合适的时点。可以看到刺激政策的效果减弱了,但可预见的是,美国经济增长放缓。
经济增长的放缓是各种不同来源的不确定性累积的结果。斯宾塞表示,考虑到全球经济情况,不太可能预判到美国大选之前的情况,波动幅度可能是很大的。政府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化,可能有些政策,包括税收、健康、卫生政策会有一些调整,但目前没办法预判。因此,税收政策的改变是没办法起到直接效果的。整个美国社会还是没办法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受益于税改这一政策,因为不平衡。当然,我们已把收入再分配目标的政策雪球滚起来了,效果还有待观察。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