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绕线棒;;楚墓;;弋射
摘 要:楚墓中出土的绕线棒是一种形似纺锤状的漆木质器物。依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绕线棒出现的年代在春秋晚期,主要集中在湖北及湖南地区的楚墓中,在少数汉墓中也有发现。本文以迄今楚墓中发现的绕线棒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其他地区考古出土的绕线工具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文献资料与学界已有相关讨论,在整理绕线棒出土情况的基础上展开研究。本文主要收集了楚墓及其他地区墓葬出土的绕线棒资料,先依据其形制进行考古类型学的分析,进行分期和断代,在理清绕线棒形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梳理其时空分布情况。通过墓葬的规模、棺椁制度、随葬器物等方面将不同等级的墓葬进行分类,根据绕线棒的出土位置及与其他器物的共存关系讨论其可能存在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三方面:备瑟弦之用、纺织工具、弋射用具。结合文献资料、画像砖(石)等图像资料推测其用途及具体使用方法。另外对部分绕线棒上串缀的金属弹簧形器进行专门的讨论。探讨绕线棒的主要用途及使用情境,有助于还原楚人社会生活的其中一方面以及先秦时期的楚国的社会等级观念。通过整理分析可以看出,绕线棒多出土于士族至更高等级的墓葬中,最普遍的一类用途应该是作为收缴器用于弋射活动中,金属弹簧形器主要发挥着便于准确击中并束缚住飞禽的作用。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hbstl.org.cn)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