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3 篇
13901 篇
477621 篇
16258 篇
11757 篇
3917 篇
6525 篇
1250 篇
75554 篇
37660 篇
12143 篇
1653 篇
2852 篇
3412 篇
641 篇
1239 篇
1972 篇
4910 篇
3866 篇
5441 篇
从1月29日到3月29日的两个月内,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中的三门核电1号机组、海阳核电1号机组,先后成功封顶。这是自AP1000机组问世以来,世界范围内,成功封顶的“前两名”。
两个核岛的成功封顶,其意义虽比不上阿姆斯特朗成功登月后迈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核电发展历史上迈出的一大步,这一关键性节点的突破,着实为尚未走出质疑和担忧的我国核电打了一针“强心剂”。
纵观全球,核电的年发电量提供了全世界15%的电力需求。作为清洁能源的核电,无疑拥有众多优点。而在全球减少碳排放的大趋势下,核电的优点及其在全球能源供应中的地位愈加凸显。
从去年开始,无论是核电休眠了长达30多年的美国,还是之前已宣布“弃核”的德国,亦或是遭受严重核危机的日本,都无不在重新开始审视核电。在经历了超过20个月的暂缓、审视、总结与期待后,我国核电也终于在去年低调重启。
抛开福岛事件以来全球关于核电的争论不说,人类在经历过数次核危机后,开始了对核电发展进行不停地考量和思辨,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同样更是刺激核电技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而人们似乎也在“挺核”与“反核”的争论中找到了达成共识的平衡点———技术与安全,二者将始终影响着核电的未来。
的确,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250万千瓦在运核电装机和2760万千瓦的世界第一在建核电机组规模的核电大国来说,安全才是核电的生命线,技术就是核电的“本钱”。 在经历了“适度”、“积极”、“大力”等种种核电发展方针调整之后,我国核电政策用最直白的“安全高效”宣告了核电建设的基础和本质。我国曾经用10年时间,使核电技术水平从落后到发展,技术路线从五花八门到逐渐清晰,如今,又开始了在技术进步和自主品牌建设上大步前进。
但我们必须看到,仍然年轻的“中国核电”,其专业技术人才尚存巨大缺口,管理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还要付出不少努力。
没有绝对的安全,也不存在无法攻克的技术。眼下,我国核电人正憋着“一股劲儿”,他们正低调的力争上游,“实干兴核”,以建设最先进、最安全、最高效的核电站。
我们期待我国核电事业在安全高效、技术进步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从1月29日到3月29日的两个月内,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中的三门核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