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 篇
13868 篇
408780 篇
16079 篇
9269 篇
3869 篇
6464 篇
1238 篇
72401 篇
37108 篇
12060 篇
1619 篇
2821 篇
3387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5 篇
4867 篇
3821 篇
5293 篇
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4月27日启幕
4月23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光明科学城论坛·2023新闻发布会。会上,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就光明科学城论坛·2023的举办背景、具体安排和主要特点,进行介绍并答记者问。市科技创新委主任王有明、光明区区长邱浩航分别就平行论坛亮点、光明区打造科学之城等方面答记者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吴筠主持发布会。
深圳每年将举办光明科学城论坛,以“光明·筑梦未来"为永久主题。4月27日至28日将举办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以“创想"“起航"“逐梦"为年度主题词,采取“1+9+3"形式,汇聚国内外高端智力资源,科技、教育以及产业领域各界人士齐聚,共议科技前沿发展趋势,共商创新引领责任使命。
每年举办 提升大湾区原始创新能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明确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
发布会上,郭子平介绍,当前,深圳正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光明科学城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同时,亟需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高端交流平台。在此背景下,深圳将每年举办高水平的光明科学城论坛,汇聚国内外高端智力资源,让科技、教育和产业界精英人士充分交流探讨,策源创新思想,携手提升大湾区原始创新能级。
据悉,本届论坛设1场主论坛、9场平行论坛、3场配套活动,采取现场开会、线上参会、多端直播等方式进行。本届论坛以“创想"“起航"“逐梦"为年度主题词,放眼国际广泛邀请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国际知名科学城及机构代表、港澳高校学者等高层次专家,共议科技前沿发展趋势,共商创新引领责任使命。
郭子平表示,本届论坛紧紧围绕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建设任务,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三大学科领域和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国际化、专业性视角设置各项活动安排,有助于最大程度、最大范围提升光明科学城的国内国际影响力。主论坛上将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筹)院长兼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学明院士作主题演讲,并举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入驻仪式、重要基金会揭牌仪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倡议等系列仪式。
平行论坛则围绕科技攻关、产业发展、合作交流三大板块,共设置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研讨大会、生物成像设施与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论坛、新材料科学论坛、第四届工程生物创新大会、第三届国际脑科学前沿与产业大会、新型科技信息服务支撑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坛、深港澳协同创新论坛、大科学装置规划建设运营创新论坛、光明科学城建设和发展论坛等9场活动。同时,还将举办赛艇挑战赛、自然音乐会、慢行骑行等3场配套活动,为光明科学城论坛注入运动健康等新元素。
深港澳协同 成为光明科学城发展重要推动力
王有明在发布会上透露,“深港澳协同创新论坛"作为“光明科学城论坛·2023"的平行论坛,将以“创科湾区联动 深港澳同发展"为主题。届时,来自香港、澳门等教育、科技、产业、金融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将汇聚此次论坛,通过主题演讲、校长沙龙和圆桌论坛等形式,围绕合理布局跨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促进技术转移和创新创业、共同构筑湾区科创高地等重要话题展开讨论。论坛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着眼全球,共商深港澳跨域创科合作及创新发展举措,共绘粤港澳大湾区全球科技产业创新发展高地的美好前景。
王有明表示,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引擎,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前海梦工场等重大创新载体已落户深圳,光明科学城、前海、河套等重大创新平台科技合作全面开花,深港澳创新要素流动越加便利。未来,深圳将全力推进深港澳“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等各项工作,努力推动深港澳科技协同创新合作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王有明表示,深港澳协同创新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一个特色,也是光明科学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论坛将推动香港、澳门与内地城市的协同创新,让大湾区更好地融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大局,提升大湾区国际影响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科学赋能 打造面向未来的城市样板
邱浩航在发布会上介绍,自2018年成立行政区以来,市委市政府就赋予光明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使命任务,围绕“科学"与“城市"两个重要命题,世界一流的科学城,需要别具一格的城市载体,同时也将孕育出独树一帜的深圳北部中心。首先是打造“科学"之城。加快创新要素聚集,既布局建设了尖端的大科学装置集群、一流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也正在加快营造一流创新生态,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撑和服务。
其次,打造产业之城。在规划方面,科学城规划“一心两区",其中“两区"一个是产业转化区,面积15平方公里;全市产业规划将光明定位为“三大总部经济集聚区、四大先进制造业园区"。产业集群方面,围绕科学城研究方向,重点打造“8+5"产业集群,各个集群都在蓬勃发展。此外,科学城的产业离不开科技成果应用和产业化,通过不断推动成果转化、沿途下蛋和转型升级,推动“四链"融合,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邱浩航表示,围绕“城市"这一主题,将着力打造人文艺术之城。光明科学城要发展好,就需要聚集各方人才,为人才建好配套、做好服务,打造宜居宜业的“梦家园"。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自行政区成立以来,基础教育领域投入超170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27所,引进名校名园近20所,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37890个、高中学位12600个,是过去十年增量的三倍;另一方面,正在开展“文化传城计划",不断丰富光明城区文脉、厚植科学基因,持续提升科学城的艺术高度、人文厚度,为科技创新提供文化滋养。在绿色生态领域,光明区生态禀赋非常好,生态资源丰富,拥有各类公园279座,未来,还将建设郊野径150公里、骑行径150公里,串联大科学装置、城市公园、地标节点,形成贯通全城的绿色慢行网络。通过此次论坛的三场户外配套活动,能够充分感受到光明的科学之美、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创新主导 持续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郭子平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以主阵地作为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大程度贡献深圳力量。五年来,深圳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为目标,举全市之力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目前,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其中2所大学校区或过渡校区正式启用,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所省重点实验室、11个科研平台加快推进。主要进展包括:
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逐步完善。目前初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包括“2个规划、1个意见、1个条例"以及一批配套政策。光明科学城发展建设有限公司挂牌运作,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建、运、转"机制建设迈出关键一步,光明科学城发展蓝图逐渐显现。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等三大学科领域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平台,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设施将于今年投入使用。“鹏城云脑Ⅲ"列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超算二期已开工建设。精准医学影像、特殊环境材料等设施将于今年启动建设。
创新资源和创新载体加快集聚。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机构相继入驻运营,中山大学·深圳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深圳理工大学(筹)过渡校区正式启用、永久校区加快建设。国家智能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正加紧申报。国际科技信息中心上线科技文献服务,国际最前沿六大数据库已实现全市覆盖。
郭子平表示,未来,深圳将以更强的信心、更大的力度统筹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为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坚实力量。